美國拜登總統一邊高喊支持以色列,一邊升高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政治壓力;
白宮既要拯救被哈瑪斯綁架的人質,又要設法避免被以色列極右派政府綁架。
美國總統拜登為了力挺以色列,付出沉重代價。
以國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不理會拜登的忠告,對加薩走廊轟炸及地面攻擊,造成上萬平民死亡,不只讓美國與西方盟友們灰頭土臉,美國國內還因此四處引爆衝突與對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Chris Wray)更在國會警告,加薩戰爭刺激對美國人的恐怖攻擊,威脅已升高到截然不同的層次。
11月初,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再度飛往以國,建議納坦雅胡採行美國安排的「人道暫停」(humanitarian pauses)方案,先救出被哈瑪斯挾持的人質。不料即使貴為美國國務卿,他仍然空手而返。
布林肯在10月12日、哈瑪斯恐怖攻擊的第5天,就飛往以國,當時他與納坦雅胡同框,並肩召開記者會,表達美國對以國的支持;但是三周後的11月3日,布林肯再訪以國,他與納坦雅胡的記者會卻是分頭召開,各自表述。布林肯兩次訪問的差異,充分看出美國約束以國的能力與限制。
納坦雅胡領導的以國政府,成了「拜登肩膀上不受管控的猴子」。為此,「評估納坦雅胡下台」成為白宮會議桌上不斷被觸及的話題。美國華府的政治媒體《政客》(Politico)在11月1日刊載一篇內幕報導,引述多位白宮消息人士的說法指稱,「拜登與他的高級幕僚,討論納坦雅胡政治生命即將結束的可能性,而拜登已經在最近一次的談話中,向納坦雅胡總理傳達這種情緒。」
▲美國總統拜登(左)反覆告知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右),美國「不支持殺害無辜的民眾,無論是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還是任何民族」的立場。(圖/Getty)
▲以色列各大城市在11月4、5日爆發多起示威,民眾要求總理納坦雅胡下台。(圖/Getty)
不顧危險出訪 拜登給出忠告
拜登是外交戰場上身經百戰的老手,他在哈瑪斯恐攻事件後不到兩周,就在槍林彈雨的威脅下,親自飛到以國,白宮與國際媒體都大聲宣傳,拜登是來表達對以國的強烈支持;其實美國要表達支持,由國務卿布林肯親訪、拜登在白宮開記者會表態就已經足夠,但拜登真正的目的是要「當面忠告」納坦雅胡,避免全面的軍事攻擊,造成大量無辜百姓的傷亡。
拜登訪問以國當天,就拿美國911事件的經驗提醒以國國民。他的措辭非常清楚,「正義必須被伸張」、「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當你感到憤怒時,不要被它吞噬。美國在911之後極度憤怒,我們尋求正義,最終也找到正義……,但是我們也(因為憤怒)犯了許多錯誤。」
拜登與他的外交團隊從事件爆發當天,就知道以國軍事復仇行動將造成平民重大傷亡;全球媒體報導的焦點,一定會從哈瑪斯恐攻的罪行,反轉成對以國殺害加薩平民的怒火,而力挺以國的美國,則會淪為箭靶。
美要求保護平民 推兩國方案
因此,白宮一方面強烈表達「支持以色列」,卻也同時高聲要求納坦雅胡「必須保護平民」,而且拜登很快就公開宣示「兩國方案」(two-state solution)是加薩戰爭的終局。布林肯更積極穿梭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約旦、卡達、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領袖協商,明確表明美國的立場。
拜登將人道援助拉到與支持以國同樣的高度,美國援助以國的預算案還在國會審議,不過拜登先拿出1億美元的人道援助款,給巴勒斯坦人民,說服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打開加薩邊界,讓聯合國的人道援助能夠進入加薩。
拜登的團隊也持續公開表達反對濫殺平民的立場。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公開接受CNN、CBS等電視台的專訪,表明「以色列軍隊,有責任區分哈瑪斯武裝分子與平民,並盡其所能保護平民的安全。」拜登在以國發動地面攻擊的前夕,再次打電話給納坦雅胡,重申美國「不支持殺害無辜的民眾,無論是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還是任何民族」的立場。
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也在公共電視台的專訪上說,美國強烈希望所有人質獲釋,並且將會支持「人道暫停」。在以國軍隊用推土機推平加薩北部的同時,白宮則與卡達、埃及、約旦、沙烏地等阿拉伯國家,積極協商「人道暫停」的方案。
▲美國「挺以」、「反以」群眾衝突大增,兩邊都不滿拜登的決策,而支持以色列的綁架人質海報,在各大城市街頭貼出後,隨即被撕除。(圖/Getty)
對戰事看法分歧 校園遭波及
納坦雅胡的軍事行動,刺激美國國內劇烈的對立情緒。11月1日,數十名哥倫比亞大學(以下稱哥大)的學生,在前國務卿希拉蕊開設「女性促進世界和平」的課堂上,集體收起桌上的筆電,走出教室,並且在國際關係學院的大堂靜坐抗議。這群大學生原本要在下課時公開要求希拉蕊、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凱倫.米羅(Keren Yarhi-Milo),表態反對以國濫炸,而希拉蕊為了避免尷尬,只得走後門離開。
哥大位在美國東岸紐約,而西岸加州的好萊塢,原本就是猶太人的大本營,在哈瑪斯恐攻事件發生後,立即有多位知名的猶太人編劇寫公開信,要求好萊塢的編劇工會西岸分部(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West)譴責哈瑪斯恐攻,但是工會主席史提姆(Meredith Stiehm)最終卻無法完成公開聲明。史提姆說,大家的意見太分歧,沒有共識。
而一直以救助難民著稱的演員安潔莉娜.裘莉,則在10月30日表態支持加薩平民。她在社交媒體公開聲明,對哈瑪斯的襲擊憤怒,卻不能合理化任意奪走加薩平民生命的轟炸,巴勒斯坦平民無處可去,無法獲得食物或水,也無法疏散,甚至沒有穿越邊境尋求庇護的基本人權。她主張,「立即實現人道主義停火。」
美國還爆發延燒全國的「撕海報」衝突。以國街頭藝術家明茲(Nitzan Mintz)發起將遭到哈瑪斯綁架的人質照片,做成海報電子檔,開放給大眾印製成海報,貼遍全球的大街小巷。綁架海報原本是常見的人道活動,但是明茲的綁架人質海報貼在紐約地鐵、波士頓的大學校園,或是各大城市的人行道電線桿後,卻頻頻遭到撕除,反對以國濫炸的美國人,看到海報就撕掉,甚至當場與貼海報的猶太支持者衝突口角。
更糟糕的是中小學校,孩童只會用直接的語言表達情緒,加薩戰爭在美國中小學的校園,演變成支持猶太與反對猶太的學生對立。少數的學校,可以聚集猶太人、阿拉伯人等少數族裔,共同發表「我們都是美國人」的聲明,但大多數的學校則陷入嚴重的分歧。遍布全美而且不斷升高的校園衝突,迫使拜登政府正視,並逼迫政府撥預算強化宣導,避免不同族群的中小學生變成彼此的敵人。
至於「挺以」、「反以」兩邊的群眾抗議運動,則不斷升溫。11月4日,美國華盛頓也與法國巴黎、英國倫敦、德國柏林一樣,數以千計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上街,高舉反以國的標語。
▲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路傑克(中)終於在10月31日獲得參議院同意任命,他將負責代表拜登總統執行支持以色列,但就近看管納坦雅胡的任務。(圖/達志)
白宮派新大使 看管納坦雅胡
以國復仇行動極為血腥且一意孤行的關鍵,當然在於納坦雅胡極右派的政府。
這個在去年12月底才組成的聯合政府,被認為是以國有史以來最右派的政府,總共由6個政黨組成的政府成員,包括多位極端主義與種族主義者,擔任政府核心成員的部長,他們有要求取消阿拉伯裔以國人的公民權,有主張種族隔離,也有提案在占領區擴建以國屯墾區;而納坦雅胡本人更藉著「司法改革」的名義,剝奪大法官否決政府決議的終審權,毀壞三權分立的民主精神。
納坦雅胡與美國前總統川普稱兄道弟,對拜登則是公事公辦,這是他從1996年至今,第三度出任總理,而且是經歷極為慘烈的鬥爭,下台後卻又死而復活的「百足之蟲」。過程中,拜登大多站在他的對立面。納坦雅胡上任後曾安排拜訪白宮,但因為他剝奪大法官權力、極右等高度爭議的政策,引發美國民主黨議員集體抵制,至今無法成行,只有10月參加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拜登才抽空與他會面。
納坦雅胡新政府高度仰賴極端右派的支持,他任命的國安、國防部部長極端主戰,甚至塗滿濃厚的種族偏見色彩,以阿對立衝突立即升溫,在加薩戰爭爆發前,以國參謀總長還公開通令全軍必須維持中立,不得有支持特定黨派的行為,不過加薩戰爭爆發後,以國國防軍則是猛虎出柙,無人可掌控。
經歷慘烈的鬥爭,重新奪回政權的納坦雅胡,自身背負多重貪腐與刑事案件,萬一再失去政權,下場將極為悽慘,而加薩走廊的戰爭剛好為他找到政治續命的機會。拜登與他的幕僚當然知道納坦雅胡可能藉著擴大衝突來綁架白宮,因此,拜登雖然公開場合持續強調支持以國,內部討論則持續推敲納坦雅胡下台的情境。
10月31日,聯邦參議院通過新任美國駐以國大使路傑克(Jacob Lew)的任命案,這個重要職位從7月就懸缺至今。路傑克是猶太人,擔任過歐巴馬總統的白宮幕僚長與財政部長,歐巴馬、拜登在2015年推動伊朗與6個強權國家簽署限縮核子發展、換取經濟制裁鬆綁的協議,路傑克則是穿梭的關鍵人物。他也公開支持以國與巴勒斯坦一邊一國的兩國方案,過往更從不吝於批評納坦雅胡。
拜登一邊支持以國,一邊升高對納坦雅胡的政治壓力,白宮全力拯救被哈瑪斯綁架的人質,更努力避免被以國極端右派政府綁架。原本就對納坦雅胡公事公辦的拜登,會如何管住這隻肩膀上不受控的猴子,正是加薩戰爭落幕關鍵中的關鍵。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