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逆風近幾年愈來愈大,使得深耕中國20~30年的眾多中小企業台商,不少人開始外移、遷回台灣,或轉進東南亞,但並非所有台商都走得了。
在廣東東莞有多年設廠經驗的台商廖金璋認為,老台商想要離開中國的原因不一而足,從中國經濟走下坡、美中貿易戰導致外貿接單大減、2021年中國頻傳無預警停電,以及2022年因疫情動輒封城使製造業台商生存不易,全都有關係。
輔導中國台商多年的華信統領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明仁則指出,大多數大陸台商沒有能力搬回台灣或外移,若要繼續在中國經營下去,關鍵之一是二代要願意接班,惟需注意碳排放、工業用地稅負門檻,以及數據安全審查等規定。
廖金璋在周日(10/15)播出的《數字台灣》節目接受主持人謝金河訪談時指出,根據他在珠三角的親身經驗及長期觀察,近幾年在中國的中小型台商想要離開大陸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
1. 中國經濟走下坡
「中國沒有大家以為的那麼強大,它是很大,但沒有那麼強。」
「之前中國在上升趨勢,所以我們往中國跑。現在中國的下降趨勢很明顯,從美國要去紅色供應鏈開始,那天台商就知道要跑了。」
他也說,「現在中國經濟以東莞來說,真的一蹋糊塗。我們一直以為,東莞是中國的世界工廠,它是個很完整的供應鏈,要買什麼都有,但今年開始一蹋糊塗。」
「去年有封城,今年解封之後,(東莞經濟)竟然比去年還差。」
廖金璋還以過去十年中國社會的言論尺度及社會氣氛為例指出,十年前中國社會蒸蒸日上,沒有人相信十年後中國變成今天這麼模樣。
「你在中國罵共產黨可以,但不能罵習近平,你罵習近平第二天警察就來了。」
「以前在中國有言論自由,胡錦濤時代它不抓你這個。習近平上來,你在(微信)群組講什麼,它給你喝茶封號(警方約談、帳號被禁)。」
2. 美中貿易戰
對於有些台商想走卻走不了,廖金璋說「你現在工廠要賣,誰敢買?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問題」。
「現在是所有的外貿單都停掉了,以前東莞還有人做一些東南亞原物料的訂單,因為以前東南亞供應鏈還沒有成形,要靠東莞供應,現在也停掉了。」
「這一波本來就猶豫的人(台商),都下定決心要離開。」
3. 加工出口重鎮老是無預警停電
2021年開始,廣東等多處加工出口重鎮開始無預警停電,「一周(停電)3、4天,當天早上才電話通知(停電),我們沒有辦法排工人(上班)。
4. 官方因應疫情而蠻橫封城、封港
2022年,北京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直接封城,不僅封了中國最大對外門戶的上海市,連重要吞吐口岸的上海港也封了,造成在中國境內的龐大加工貨品無法進出口。
大多數中小台商,既沒有能力回台,也沒有能力外移
華信統領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明仁在節目中表示,之前在中國的台資企業想要鮭魚返鄉的,若非是在其所處產業的前三大廠商,就是在台灣的上市櫃公司,才比較有能力。
反觀在中國的大多數中小企業台商,既沒有能力回台,也沒有能力外移,所以會繼續留在中國發展。
他觀察,這些台商在中國並非完全沒有機會,根據他實地走訪的經驗,有些台商的第一代老闆憑著過去賺下的資金,如今即使虧了3、5年也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二代願意接班。
「第一代有人脈、有在地資源、有資金,有拚搏精神;二代有精力,一加一大於二,所以現在中國大陸對台灣青年非常重視。」
袁明仁也提醒,中小型台商若要繼續在中國經營,特別是製造業的台商,要注意以下三大趨勢:
1. 今年起北京及上海浦東等地,開始把碳排放納入環境影響評估,若沒有處理好會影響投資。
2. 主管機關會要求工業用地的使用廠商,一畝地能產生多少稅,主產品的營業額是多少等,都有一定門檻。
3. 不論是投資、併購或股票上市,企業的數據都必須通過合規安全審查。
延伸閱讀:
「當年日本把喪事當喜事辦,現在中國還是當喜事辦!」 他說中國經濟短期有撐 但長期將比日本躺得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