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華為舉行秋季新品發布會,重磅推出新品。這是一次備受關注的新品發布會,被許多人視為華為對美國嚴厲制裁的絕地回擊,反映出經過數年的艱辛努力,以晶片為代表的中國國產零部件技術已取得一定程度的進步。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兩年前的今日,正是孟晚舟歸國的日子,那一天,內地社會的民族情緒達到多年少見的一個高潮。在近年來的內外形勢下,華為被打壓、被制裁的命運早已成為中美博弈的一個縮影,華為在逆境下的捲土重來讓許多人倍感振奮。
今次華為廣受熱議的旗艦新品是Mate 60 Pro。這是華為被美國製裁後推出的第一款5G手機,是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作為全球5G通信領域的一流企業,華為早在2019年便已推出5G手機,曾是僅次於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但好景不長,在美國多輪嚴厲制裁下,華為迅速陷入缺乏高端晶片供應的困境,後來發布的手機新品都只能接入4G網絡,華為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優勢隨之喪失,直到今年8月29日Mate 60 Pro在華為官網提前開售,闊別5G手機市場兩三年的華為重新回歸。如今回看華為的遭遇,至少有三處值得思考。
第一,華為被制裁的命運反映出全球市場和自由貿易受制於主權國家之間的博弈,華為在逆境下的翻身之作是對美國製裁的一次有力回應。
在世界政府建立之前,主權國家將長期是世界秩序中的基本競爭單位。因為地球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同國家、不同企業在全球競爭中所處的不同位置,全球市場、自由貿易難以避免會被主權國家之間的博弈所分割或阻滯。全球市場、自由貿易符合經濟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大方向,但只要以國家為基本競爭單位的世界秩序未變,全球市場、自由貿易的進程勢必會與那些嚮往全球市場、自由貿易的人的期待有相當程度的落差。不論是美國曆史上存在的貿易保護主義、美日貿易摩擦,還是作為「外企墳場」的印度、中美貿易摩擦,其實都在反覆印證全球市場、自由貿易面臨的現實困境。
在被美國製裁之前,華為一路發展,從昔日名不見經傳的企業成為全球5G通信領域排名第一的企業。華為在手機領域的快速進步尤其備受矚目,甚至一度達到可以與蘋果手機並駕齊驅的水平。但因為美國的制裁,華為遭遇重創,蘋果成為華為在高端手機市場下滑的最大贏家,坊間一度有「華為跌倒,蘋果吃飽」的說法。如今,華為攜Mate 60 Pro捲土重來,是對美國政府破壞全球市場、自由貿易和圍堵中國高科技的一次有力回應。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以政府的力量,對一家企業發起圍堵,卻未能成功,反映出華為及其背後中國經濟和產業鏈的韌性。
第二,華為用實際行動有力反擊那些莫須有猜疑、貶低華為的人。
多年以來,在華為成長過程中,不乏批評華為的聲音,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則充滿偏見和迷思。自中美貿易摩擦和華為被制裁以來,輿論場上經常可以看到關於華為的種種超出合理範圍的揣測、攻擊、謠言。像今次華為甫一推出Mate 60 Pro,立刻便能看到輿論場一些人以言之鑿鑿的語氣聲稱「華為在圈錢」、「華為用4G來充當5G」。只要有可能,哪怕是捕風捉影的傳言,總是能看到輿論場有一批人不憚以最大惡意去揣測華為。
但如果被輿論針對的對象換作蘋果,那些莫須有猜疑、貶低華為的人立馬會設法為蘋果辯護。為何會這樣?這其實是一種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底層思維在作祟。那些莫須有猜疑、貶低華為的人,恰如那些莫須有猜疑、貶低蘋果的人(比如最近那些指控蘋果客服人員圖片辱華的人),儘管他們所猜疑、貶低的對象不同,但本質上他們都共享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底層思維。
不論是華為還是蘋果,當然都可以被質疑、被批評,但任何的質疑、批評應該符合事實和邏輯。對於華為和蘋果來說,終究得以產品論高低,而不是被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偏見所淹沒。據全球知名半導體行業觀察機構TechInsights發布的拆解報告顯示,Mate 60 Pro採用的是中芯國際最先進的7納米晶片技術。TechInsights副主席哈切森(Dan Hutcheson)表示,這顯示中芯國際的技術進步正在加速,似乎已經解決7納米晶片技術中影響產量的問題。具體是否如此,不妨讓市場來檢驗。
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2022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1615億元人民幣,佔全年收入的25.1%,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9773億元人民幣。這說明華為是真的用真金白銀在進行技術攻關,僅此一項,不知勝過多少企業。
第三,華為的困境仍在,中國與美國依然有相當明顯的科技差距,前行的道路上充滿挑戰。
儘管華為捲土重來讓許多人倍感振奮,但不能不說明的是,擺在華為和中國未來道路上的困境、挑戰,讓華為和中國只能時刻保持清醒和理性,絲毫不能驕傲自滿。華為目前採用的是7納米晶片技術,與蘋果iPhone 15採用的3納米晶片技術仍存明顯差距。用TechInsights副主席哈切森的說法,目前華為最大的挑戰是「需要用7納米晶片和那些使用3納米的公司展開競爭」,「如果算上已有的2納米晶片,差距有5年。因此,華為仍需繼續努力,以實現下一代產品。」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科技進步是非常巨大並且顯而易見的,不計其數的中國人從科技進步中獲利,但不能不承認的是,與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與美國相比,中國的科技發展仍然面臨重重挑戰。尤其是在內有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侵蝕,外有美國高科技圍堵的形勢下,中國能不能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當今時代激發全社會的活力與創造力,讓科技工作者在公平、寬鬆的環境下人盡其才,直接影響中美博弈的結果和廣大中國人能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當然,在儘可能的條件下尋求國際合作仍是努力方向,但全面提升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更是現實選擇。
※本文授權自香港01,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iPhone 15 Pro Max vs Mate 60 Pro比數據鬥攝影|華為超越蘋果?
德國傳擬促電訊商2026年前停用華為中興5G設備 德國電訊:不現實
華為全面智慧化!孟晚舟:打造中國算力底座,為世界構建第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