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3今周刊)
在近年台商產線轉移、布局東協的趨勢背後,黃志芳一路扮演著關鍵角色。
從新南辦主任到貿協董事長,他在不同位置,持續為台商與東協國家創造更多交流與商機。
「剛開始推的時候,大家都有點半信半疑……。」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下稱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談起二○一六年總統蔡英文提出的「新南向」政策,第一句話就道出當時面臨的挑戰。
那年,還未加入貿協的他,是政府第一任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許多企業與政界的質疑聲浪,當時也打在他身上。「有人懷疑台灣是不是要跟中國經貿切割?我們就說No(不),我們是要把餅做大,而新南向(國家)絕對是一個蓬勃旺盛的市場。」
那是中美貿易戰開打的兩年前,美國尚未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概念。七年後的今天,東南亞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生產製造新基地,新南向政策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一七年,黃志芳離開新南向辦公室,出任貿協董事長,持續在台商東南亞布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談起台灣近年在東協國家布局成果,黃志芳舉出幾個數字。以進出口貿易來說,一八年到二二年間,台灣對東協的出口成長了三八.六%、進口更成長了五六.八%;二二年,東協已占台灣出口占比的十六.八%,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
談成效》
台灣對新南向國家投資比重翻倍
投資方面,二○年到二二年的三年間,台灣對中國和香港的投資比重,從三八%降至三五%,同時對新南向國家的投資,卻從十六%翻倍成長至三二%。中華徵信所統計更指出,二二年首季,上市公司在新南向國家的轉投資收益超過在中國的收益。「對企業來說,最在乎的就是獲利率。」黃志芳表示:「從這些指標可看出,新南向在台灣投資貿易的分散上,已達到很具體的成果。」
除了投資與貿易上的成長,近年來東協國家作為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也有顯著的成效:「過去台商在東南亞的投資以製造業為主,在東南亞生產後、出口到歐美先進市場。但現在,針對東協內需市場的服務業投資也愈來愈多。」
以鼎泰豐為例,全台只有十二家分店,在小小的新加坡卻開了二十二家;甚至在伊斯蘭人口密集的印尼,也開拓十四家分店。黃志芳指出,由於口味與生活習慣相近,「我們的連鎖餐飲業這幾年大規模進軍東協,成績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