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2023前進大南方」論壇第二場,以「科技南進,打造智慧城市新生態」為題,邀請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數位轉型服務負責人溫紹群、台灣IBM諮詢顧問協理蔡宗倫,以及燁輝企業總經理張振武,共同分享企業領導階層如何透過科技與數位轉型,推動智慧城市發展與城市永續治理。
以「人」為本的永續智慧城市
專題演講中,溫紹群表示勤業過去一直積極推動永續智慧城市:「勤業在全球有四十幾萬人,接觸到的對象非常多元,從董事會、政府法規制定者、產業的決策者,或者一些有影響力的人。我們希望合作的不管是城市或企業,在運用新的科技時,都能結合一些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
勤業曾經推出的一份《2030未來城市調查報告》,指出報告當中「綠色」跟「人」是被提到最多次的兩個詞彙,反映了人們對於未來城市的想像。他也建議未來在永續智慧城市的發展上,應該加強公眾信任與參與、建立跨界合作夥伴關係,並推動綠色轉型、優化能源使用效率。
溫紹群舉台中水湳智慧城的案例,說明當初規劃階段,台中市政府與民營企業共同合作,邀請民眾一同討論、透過設計思考方法定義出使用者需要的體驗,包括日常生活的物聯網(IOT)健康監測、智慧路燈、智慧用電,以及商務訪客的智慧停車、無人旅館、無人機快遞、無人商店等體驗,證明「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規劃與共榮生活是可行的。
企業永續承諾信任度低 IBM把握機會推動永續智慧解方
於IBM擔任諮詢顧問協理的蔡宗倫,以夏威夷大火、氣候異常、環保署升格與碳費收取等一系列國內外現象與事件帶出永續發展的重要性與急迫性。
然而他也表示,目前企業在這項任務的推動上,仍前進得相當緩慢。
他引用一份IBM針對全球2500名CXO與兩萬名消費者進行的ESG調查,指出約有95% 企業已提倡自己的ESG主張,卻只有10% 企業表示在執行該主張上有重大進展。尤其消費者對於企業的永續承諾逐漸失去信任,兩年前48% 的信任程度,到今年只剩下20%。
而IBM過去幾十年來長期實踐永續發展,也曾經協助政府與企業提出符合永續的智慧解決方案。
蔡宗倫以丹麥哥本哈根的智慧城市為例:IBM曾與能源公司Andel Energie合作,於哥本哈根建置可再生能源電網,幫著丹麥一年節省25萬元、替代了1100公噸的二氧化碳,藉由智慧城市的建構幫助丹麥在永續淨零上跨出一大步。
目前IBM也已經與高雄市政府合作「亞灣2.0」計畫,即將於高雄軟體園區成立IBM軟體科技服務整合中心,期望在未來十年內的建設,帶動南台灣的產業發展。
投入智慧科技 「創新思維」是重點
燁輝企業總經理張振武論及未來的智慧創新,則特別強調「思維」的重要性。
專講開頭他分享過去要驅趕工廠的鴿子,建立一個AI影像辨識系統、一辨識到鴿子飛入就用音響播放鞭炮聲,最後卻徒勞無功:「原來鴿子是用走的進去。」由於不懂鴿子,智慧解決方案也就派不上用場。
張振武進一步指出,面對創新科技,人們很多時候反而會產生很多迷思、讓科技技術凌駕領域知識。譬如早期的ATM機器,提款服務往往是先發鈔、再取卡,造成使用者經常領完錢忘記拿卡。可見科技技術不見得有辦法帶來便利,也容易因為設計思維上的問題帶來使用者的不便與困擾。
同樣的原理套用到企業,張振武也認為企業隨著智慧化發展,在營運上也應該重新定義流程與技術的結合,提出符合營運需求的數位解方。
永續是一個「社會化」的運動
論壇後半的對談階段,三位業界人士與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就企業目前推動永續發展的現況進行討論分享。首先談到即將於十月上路的CBAM歐盟碳關稅,張振武指出燁輝企業在碳盤查的布局非常早、在2005年就開始做溫室氣體查驗。他表示當前有許多盤查申報需要做,不可能一次做完,但燁輝透過搶先起步、慢慢逐一完成,才能在這條路上超前部署。
溫紹群談及現階段政府推動永續轉型,則認為「永續議題是一個社會化的運動」。針對永續發展是什麼、應該往什麼方向走,台灣目前還缺乏這方面的思考,需要一個過程慢慢從想像形塑出文化、約定俗成,才到立法。他也指出目前在台灣,多數企業在採購上如果要在「永續做得好但貴/永續做不好但便宜」之間做選擇,多數企業都還是選擇後者。他表示政府也應該更積極地引導產業,做出更好的經濟選擇:「不然大家作永續,最後都是變成殺價競爭。」
不只公部門施力,蔡宗倫分享,IBM也一直非常積極地訓練員工遵守內部的行為準則規範,透過上課、考試認證方式,讓大家從各種案例去培養科技道德與多元文化的觀念。最近台灣IBM舉辦一個活動,鼓勵員工分享各自的減塑生活,也反映永續不只是政府與大企業的責任,而是可以被落實到每個員工的生活中。「就像《食神》這部電影最後說的,每個人都可以是食神。我們也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去達到永續目標。」他笑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