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中國40年來透過大規模投資及基礎建設推動經濟增長,使他們走出貧困,成為出口實力席捲全球的全球巨人。
不過現在,卻是到處出現經濟困境跡象,包括房地產泡沫破裂,全球對中國產品需求下降等等,讓中國從貧困走向大國地位的經濟模式,似乎已經破裂,華爾街日報更點出:中國40年的繁榮已經結束。
中國經濟復甦腳步不如預期,不少投資人盼北京能提出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然而分析指出,地方債務、房地產動盪和人民幣匯率壓力等因素下,中國實施刺激性措施的意願和能力都有限。
原先投資人對於中國經濟復甦抱持樂觀態度,認為在多國升息以對抗通膨之際,中國的經濟反彈能有助於減弱全球經濟趨緩的程度,然而,實際的經濟數據卻表明「事與願違」。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持續懷抱著期待,希望中國採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以重振萎靡不振的經濟。然而長期觀察中國的人士認為,投資人很可能會失望,因為「在地方債務、房地產動盪和人民幣匯率壓力等因素下,中國實施刺激性措施的意願和能力都有限」。
過去幾個月以來,中國宣布一系列振興房地產業的政策,包含放寬部分城市的購房限制、延長開發商的貸款寬限期,以及考慮降低部分非核心地段房產的首付比例,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甚至在近期兩度調降政策利率。
然而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大多認為,這些措施缺乏實際效力,可能無法扭轉中國經濟的低迷局面。
保德信(PGIM)固定收益部的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貝爾(Gerwin Bell)指出,中國官方針對房地產的刺激政策並沒有奏效,家庭對房地產失去了信心,沒有什麼刺激政策能改變這種情況。
中國褐皮書(CBBI)執行董事卡齊(Shehzad Qazi)則提到,即便利率降低,然而問題在於企業不願意借貸,「你可以提供信貸、可以讓銀行放貸,然而若企業因為沒有足夠的信心投資和擴張而不願意借貸,那麼你的刺激政策就會碰壁」。
相關新聞:
除了房地產的動盪之外,中國實施了3年的疫情嚴格封控也導致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捉襟見肘,中國各地相關政府機構債務纏身,公債違約的擔憂與日俱增。
貝爾認為目前的投資與刺激重點要轉向地方政府,「不僅僅是為債務再融資,而是要真正給他們提供新的資金,否則他們將不得不停止迄今為止一直進行的投資」。
卡齊提到,「現在,中國政府要向市場釋放多少刺激的這一方面非常謹慎,正以非常小的力道推出此類政策」,然而由於市場已相當習慣看中國藉砸錢解決一切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市場會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