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391)
適度的財務槓桿可讓企業營運更有競爭力,但槓桿也像是兩面刃,無節制的舉債終究會壓垮企業本身,中港房企近年便遇到資不抵債的挑戰。
繼二○一三年逐步撤出中國房地產市場後,今年八月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又拋出一記威力強大的震撼彈,其在香港工業區油塘的新建案「親海驛II」共一三二戶,以每英尺一.五萬港幣(換算約十四.八萬人民幣一平方公尺),這等於是打七折大拍賣,房價跌回七年前水準,至十二日已全數完銷。
房地產股價節節走低
香港經濟前景罩陰霾
一三年李嘉誠揭開看淡中國房市的序幕,當時很多人認為他傻,在中國房市大好之際,卻毅然退出大家瘋狂搶進的中國市場。後來,中國房市逐漸鬆動,中共官媒卻刊文喊「別讓李嘉誠跑了」。
這次李嘉誠打七折拍賣香港房地產,訊號強烈。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香港房價之高,一直是亞洲之冠,香港本地財團也都靠著房地產累積可觀身家,不管是在港英時代,或是九七回歸,香港地產大亨多是具有顯赫社經地位的太平紳士,香港的地產股也是香港經濟代表作,香港上市公司的代號,地產公司都排在前面。
在李嘉誠打折賣房之後,我趕緊查一下香港地產集團的股價,股價落差讓我嚇了一大跳,長江實業已從近年最高的七十四.六跌到近日的四十二.五港幣,九龍倉從八十.三五跌到十二.○四港幣,恒隆集團從五十四.九五跌到九.九港幣,最精通房地產的李兆基,他旗下的恒基地產集團從六十五.四跌到十九港幣;希慎興業從四十六.九跌到十六.七二港幣,新世界發展從四十三跌到十五.三六港幣,新鴻基地產從一四六跌到八十三.一港幣。
這些代表香港本地財團的地產商,過去股價叱咤風雲,但這些地產商,從一四年的雨傘革命、一九年反送中,隨著香港股市的下跌,這些曾經風光的香港績優地產公司輕則腰斬,重則跌了七、八成。香港地產業是香港繁華的延伸,這次李嘉誠劈價七成大拍賣,似乎再度預告了香港下一回合的未來。
最具競爭力房企 債可敵國
資不抵債 卻大到不能倒
除了李嘉誠這一顆大震撼彈,另一個是楊國強、楊惠妍父女的碧桂園驚傳付不出八月六日到期的美元債二二五○萬美元,十二日週六深夜更宣布,旗下十一檔境內公司債十四日起暫停交易,消息震驚中港地產界,在香港上市的碧桂園股價十四日早盤一度重挫十五%,累計自今年以來,股價已大幅下跌超過七○%;旗下管理物業的碧桂園服務股價最近五個交易日內重挫逾二三%,這是繼恒大七月中公布財報、顯示兩年虧損金額逾八一○億美元後,中國地產業界最震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