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周二(7/4)談及全球化今昔,引述美國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修昔底德陷阱」論述表示,美國與中國已從過往經濟分工合作,轉向強調科技與國安重要性,未來兩國只有在不傷害自身的國安前提下,才能允許既有全球化運作,但他也反問「只是,這樣還能算是全球化嗎?」
張忠謀說觀察既有強權與崛起中的強權的競爭,艾利森研究過往500年約20幾個案例,發現其中有2/3雙方發生戰爭,其著作也提到目前既有的案例,就是探討美國與崛起的中國間是否會有戰爭。
張忠謀也談及台積電在去年12月6日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廠區舉行移機典禮時,美國總統拜登在演講時除感謝台積電外,話鋒一轉表示「美國製造回來了」,並提及「Union is coming back」(工會回來了),讓張忠謀直言「這話我聽了有點刺耳」。
張忠謀接受蔡英文愛的抱抱 專題演講暢談全球化今與昔
張忠謀周二(7/4)出席工商協進會「第26屆第2次會員大會」,再次與總統蔡英文同台亮相,蔡總統也在致詞前給張忠謀一個擁抱表示歡迎。張忠謀則以「重新定義『全球化』」為題進行專題演講,談論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歷史與看法。
張忠謀表示,大家已經談全球化幾十年了,全球化對人類有好處也有壞處,根據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著作的全球化定義,就是「不顧國界,追求商業利潤,以及承擔商業風險」。
▲總統蔡英文給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一個擁抱。劉咸昌攝影
張忠謀:全球化從未完全做到 直至2010年達到最高
張忠謀則以自己的評語說明全球化「從未完全做到,直至2010年代,做到的是有史以來最高度全球化。」不過格林斯潘也講過每個人都有都有祖國,不能期待一個商人、企業家在別國發展,能和在祖國發展一樣,因此在理論定義上,全球化其實是無法完全達成的。
張忠謀引述學者佛里曼(Thomas Friedman)著作說明全球化簡史表示,全球化1.0是從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開始,也是全球化的濫觴;全球化2.0是則是從1800年到2000年,期間被第一次與二次世界大戰所干擾;他說,前兩次全球化都是由西方所發動,但2000年起的全球化3.0,則是由非西方、非白種人所推動。
張忠謀接著提及佛里曼所列10大促使「世界是平的」要素,包括柏林圍牆倒塌、網景(Netscape)公司上市、工作流軟體、開放原始碼、外包、離岸生產、供應鏈、承包、資訊搜尋及輕科技「類固醇」。不過張忠謀自己加入第11項,就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工商協進會活動中暢談全球化議題。劉咸昌攝影
拜登高呼「美國製造回來了」 但這句話讓張忠謀「聽了刺耳」
張忠謀接著談到全球化加劇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財富差距,其中包括美國的製造業,尤其是受工會保護的製造業,如鋼鐵、汽車業等外移到亞洲。他提及台積電在去年12月於鳳凰城舉行移機典禮時,拜登演講的內容。
張忠謀說,當時拜登出席致詞,首先當然是說感謝台積電,但拜登馬上話鋒一轉,提到要慶祝製造業工作要回到美國,而且也提及「工會回來了」(Union is coming back),這話「我聽了有點刺耳」。張忠謀此話一出,讓在場者不禁莞爾。
探究「修昔底德陷阱」 張忠謀:美中目前競爭高於合作
接著張忠謀引用學者艾利森的「修昔底德陷阱」學說,表示這是指既有強權看不慣崛起中的強權,兩者因此發生戰爭,艾利森研究近500年約20個案例,發現其中有2/3發生戰爭,僅1/3沒發生戰爭,而最近一個案例,就是美國與崛起的中國,兩者是否會發生戰爭,也是其著作探討的內容。
至於近期「抵減全球化」的案例,張忠謀表示中國宣示要2050年晶片自給自足,這惹毛了美國,因此從川普總統開始提高關稅、拜登總統則禁止高科技器械、晶片、設計工具出口到中國,並補貼半導體公司到美國設廠,加上美中之間對於智慧財產權的看法不同,都形成如今的局面。
張忠謀說,全球化的基礎是「各持經濟比較優勢的分工合作」,但現在國家安全以及與國安有關的科技領先,還有經濟領先的重要性,都已經在全球化之上,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定調為「競爭與合作」,但他認為美中目前競爭成份高於合作。
新全球化定義隨時可變 張忠謀反問「這還能算全球化嗎?」
對於全球化的新定義,張忠謀認為是「在不傷害本國國安、不傷害現在或未來的科技領先條件下,允許本國企業及同盟國企業在國外牟利,也允許外國產品與服務進入本國。」且美中都彼此有此要求,目前僅剩衣服、鞋子、包包等生產製造還能符合。
因此張忠謀結論,如今國防、科技領先相關的產品都不符合時下的全球化要求了,且這個新的全球化定義會隨時可以改變,因此他以反問在座企業家們「只是,這還能算是全球化嗎?」為結論,請大家思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