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圖在國際商業與外交規則扮演 「制定者」角色,與美國並駕齊驅,西方國家原本認為,一旦中國富裕便可創造共同價值觀,事實證明絕無可能。
最近參加了四十年前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的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的演講。黎教授是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演講中,他先描述中國在全球地緣政治上的兩大目標。
首先,北京當局希望中國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全球領導者,進而在國際商業和外交規則扮演「制定者」角色;其次,中國在全球展現軍事實力、秀肌肉,唯一目的,是確保其獲取全球資源的安全性。至於北京對「收復」台灣的執著,來自三個驅動因素:歷史使命、領土完整,以及管理和技術資源。
領土完整原則的迫切性,部分原因在於,中國建立世界最大的海軍力量,作為確保其全球資源獲取目標的後盾,但仍受制於美國聯盟的封鎖。中國唯二的出海口,是台灣南邊的呂宋海峽和北邊的宮古海峽,兩個海域卻散布著由菲律賓和日本控制的島嶼,限縮活動空間。
西方國家原本認為,一旦中國富裕便可創造共同價值觀,當歐巴馬政府意識到這事不會發生,便制定「重返亞洲」政策,但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