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終身雇用制崩壞後,不僅年輕族群不買單父輩們經歷過的終身雇用年代,連中年以上族群也開始不再信奉「為公司一生懸命」,就可以有更好的薪資福利匯進戶頭,他們紛紛點開轉職網站,尋找事業第二春。
日本在上個世紀下半葉靠著「終身雇用制」締造製造業王國神話,但隨著全球化劇烈變遷,與人們社會觀念的轉變,終身雇用制在不久的將來或將成為歷史名詞,即便是對目前的日本中年人來說,吸引力也開始下降。
日本總務省統計指出,以2023年1~3月的平均為基準,在45~64歲的年齡層當中,約有378萬人有轉職需求,人數相較於2018年同期大約增加了3成。由於在原公司長期工作的人與轉職者的薪水差距逐漸拉近,因此轉職圈內吹起了一股風潮。
總務省的勞動力調查顯示,各年齡層的轉職需求者都有增加的趨勢,2022年的年均轉職需求者數達968萬人,相較於2018年增加了約16%。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轉職需求者當中,也有許多屆齡退休世代(55~64歲),以及在終身雇用制盛行的時代中成長的中年世代(45~54歲)。
會造成此種變化,是因為退休年齡延長與退休廢止等背景因素所導致,加上「終身工作」的氛圍在日本十分盛行,因此許多中年求職者開始將目光望向退休年齡後,為了往後可以有更好的職涯發展,期望早日轉職的人數便隨之增加。
根據日本求職資訊公司En Japan於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實施的調查結果,相較於其它年齡層,位於50~59歲年齡區間的求職者,除了希望可以儘快轉職以外,也期待在新的職位上可以發揮自身的經驗與能力。在整個統計數據中,50~59歲有上述意向的比例,遠超其它年齡層。
此外,三菱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奧村隆一指出,因為對許多中年就業者來說,目前工作的現職未必都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工作或職位,所以「趁還想打拼的時候,想到外面的企業去看看」。
日本企業給薪結構改變 轉職者薪資上升
另一方面,翻開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薪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可以看到具大學或研究所學歷的部長任職佔比,50~54歲的年齡層從1990年的32.6%降至2021年的27.8%,其餘中年世代亦可見下滑趨勢。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就在於終身雇用帶來的給薪結構,已發生了顯著的改變。
日本傳統觀念會認為在一家公司的資歷越久,伴隨而來的升遷與加給就會愈多,待遇也會愈來愈好。不過,在進入令和時代後這種情況開始有了變化,人們對於把一生都奉獻給單一公司的這種終身雇用思想,已逐漸變得淡薄。
日本第一生命研究所經濟學主任星野卓也指出,若是將轉職者與在單一企業長期工作者的薪資做比較的話,可以發現40歲以上年齡層的二者薪資差距,明顯正在縮小當中。
若是長期工作者的薪資為1,2010年左右45~49歲的男性轉職者薪資約為0.6,但在2020年已經超過0.7;女性也從0.5上升至0.7。不論男女,位於50~56歲年齡的轉職者,薪資也呈現上升趨勢。
以現況來說,雖然轉職者的薪資仍然低於長期工作者,但單一公司長期工作的優勢已經產生了質變。而終身雇用的吸引力之所以會逐漸下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企業為因應人手不足而採取的調薪手段所致。
年輕人「物以稀為貴」打破舊有薪資結構
「調薪」二字雖然是所有人都關心的議題,但一些日本企業為了獲得高技術力的年輕人才,薪資待遇方面對年輕族群的調漲幅度較為優渥,中年以上員工的薪資調漲幅度則較為有限,導致中年世代開始感覺到,就算把一生都奉獻給公司,每月入帳薪資的調升幅度也很難有突破性的變化。
若是將20~24歲的年輕族群薪資比作100,來對照50~54歲的中年族群薪資的話,2012年的中年族群薪資方面,男性為211,女性為133;2022年的中年族群薪資方面,男性則下降至186,女性則下降至129,顯見中年人與年輕人的薪資差距已在縮小當中。
隨著少子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企業方為了爭奪「物以稀為貴」的年輕求職者,開給年輕族群的薪資開始增加,以求能網羅到有用的年輕人才。傳統的年功序列制已無法吸引時下的年輕族群,更無法維持既有的薪資結構,使得中年就業者開始向外尋找事業第二春。
日本政府在5月份制訂了勞動市場改革指南,內容提到促進技能重塑(Re-Skilling)與多元就業是當前的重要工作。比起為公司效勞一生,要如何將就職者擺到最適合的位置,已是當前日本社會努力改革且面對中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