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海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一切從哪裡出現火苗?最後又是如何被撲滅?今周刊顧問張弘昌在Podcast《Today來讀冊》中為大家導讀《救火》一書,從這件全球金融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投資大眾可以學到什麼。
2008年金融海嘯肆虐影響全球,班.柏南克,時任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亨利.鮑爾森,時任小布希政府財政部部長、提摩西.蓋特納,在小布希政府時期任紐約聯邦準備銀行主席多年,後在歐巴馬政府時期任財政部部長。三人聯手合作努力撲滅這場金融大火,並將過程付梓出版為《救火》,救火過程讀起來宛如看了一部電影,令人驚心動魄。
當時台灣也陷在水深火熱中,高失業率、經濟成長停滯、金融體系岌岌可危…「讀這個書的時候很有感觸,百味雜陳湧上心頭,因為經歷2008年那時候,其實滿恐怖!」張弘昌回憶,當雷曼兄弟破產,其實是這齣戲的最高潮而非開端,此前早已不斷有火苗在各地顯現。
火苗首先閃現於2007年8月。法國巴黎銀行當時公告暫停贖回三檔基金,因為他們購買大量的次級房貸商品,卻發現賣不出去。原因是房地產泡沫化,利率調整後許多借款人還不了房貸,銀行陸續承受呆帳,星星之火迅速延燒到整座草原:美林銀行、花旗銀行出現損失,接著另一金融機構貝爾斯登倒閉,在聯準會奔走牽線下,最終被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收購,但全美最大的華盛頓互惠銀行也接著倒閉;事情尚未結束,隨後承作全美5兆美元房貸的房地美、房利美兩家公司也出現問題,最後雷曼兄弟投資銀行的倒閉,讓市場來到恐慌最高點。
不過單點事件的出現,如房地產不斷上漲、貸款榮景的出現、股市不斷創新高…是否就意味下一波金融海嘯即將到來?對此,張弘昌直言「沒這麼簡單!」就連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都只能在事件發生當下戒慎猜測、謹慎行動,否則過早出手干預有可能遏阻經濟發展。相同道理,如果投資人因為台股來到最高點,就因此恐慌退縮,反而無法嚐到甜美果實。
但張弘昌認為,有一個指標能夠判斷股市是否過熱,「2022年股市最高點來到18,619點,連開戶都要排隊開戶!」他回憶,當時在捷運上、咖啡廳內,都能聽到街頭巷尾在討論、看盤,甚至數年來都只作定存的朋友,都突然開始對股票產生興趣;股市也發生不理性情況,虧損公司的股價都上漲到100多元,他打趣用「群魔亂舞」來形容。「如果擔心,就不要期待自己賣在最高點,賣在『相對高點』就是高手,耐心等待下一次進場時機。」
不過,既然單點事件的出現,不代表金融海嘯必定出現,那麼2008年又是如何演變為系統性風險?在「救火」過後,為何當時的解救方案,卻又可能演變成下一個危機的起點?更多詳情請點連結收聽Podcast《Today來讀冊》>>https://reurl.cc/K0QjQq
詳細內容歡迎參考《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