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華為、中芯等多家科技公司被美國制裁後,中國終於向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出手。
然而,高調制裁的背後,實際帶來的影響,以及可能延伸出的衝擊,究竟如何?
美中科技戰的交鋒中,中國能找出反擊的方式嗎?五月二十一日,中國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宣布,以美國記憶體晶片製造廠美光科技(Micron)存在「網路安全隱憂」為由,根據中國《網路安全法》要求關鍵基礎設施停止採購美光產品。隨後,全球名列前三大伺服器品牌的聯想和浪潮傳出,開始要求旗下供應商停止供應含有美光產品的模組。
這也是從二○一八年貿易戰開打以來,一直都處在科技公司受美國制裁影響的中國,首次針對大型美國科技公司的反制。
然而,隨後美光財務長墨菲(Mark Murphy)表示,此次禁令對美光整體營收的影響,僅在個位數百分比。中國政府看似高調的制裁行動,影響遠不如美國對華為、中芯等中國科技大廠的禁令,導致其難以繼續維持技術發展的衝擊。
事實上,從中國選擇美光作為制裁對象,就已經底定此次影響有限。
「(美光)記憶體產品本身,有高度可替代性。」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特約顧問柴煥欣指出,不論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或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韓國廠三星、SK海力士,甚至是日本的鎧俠(Kioxia),都有能替代的記憶體產品。
盤算:讓陸廠補上美光缺口
根據市調業者Omdia的資料顯示,二二年中國記憶體供應比率中,美光在DRAM、NAND Flash分別為十四.五%、二二.二%,遠遠不及韓廠七七.八%、四八.七%的占比。
進一步來看,美光供應的多為通用品市場。「(通用記憶體)插槽是標準的,(替換記憶體)把它弄成模組就可以用。」元富投顧分析師王琮生解釋,產品可替換是導致禁令影響下,對中國記憶體市場衝擊有限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