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資產管理規模逾兩兆美元 專訪策略顧問張信勵 高盛資管:世界經濟將迎來「再全球化」

資產管理規模逾兩兆美元  專訪策略顧問張信勵  高盛資管:世界經濟將迎來「再全球化」

廖奕竣

國際總經

高盛資產管理提供

1379期

2023-05-24 13:45

今年來國際市場表現搶眼,美股狹幅震盪不再獨領風騷。

展望下半年,歐、亞主要地區後續如何看待?全球經濟又有哪些隱憂與結構性變化?

今年以來,美國股市波動收斂,標普五百指數持續在三八○○與四二○○點之間震盪整理;相形之下,非美資本市場部分地區表現意外亮眼,歐洲主要股市英、法、德等接連創下歷史新高,亞洲則有日股在近期創下三十三年以來新高。在在顯示美國聯準會高利率政策下,美股不再一枝獨秀,國際市場群雄四起。

 

展望下半年,聯準會利率政策將如何牽動市場?又有哪些結構性因素正在改變全球投資地貌?《今周刊》專訪資產管理規模逾兩兆美元的高盛資產管理、策略顧問方案組國際主管張信勵(James Ashley),進行深度剖析。

 

不降息反而表示市場健康

全球整體股市中性看待

 

「我們預測,整體通貨膨脹會持續下行,聯準會(Fed)需要看到『全面、顯著且持續』的通膨趨緩,才有可能降息。在我們預測的基本情境中,這直到二○二四年初才會發生,聯準會才會著手調整利率政策。」張信勵進一步表示,相較於一般「暫停升息」的說法,高盛認為利率已經見頂了,但降息不會那麼快發生。

 

不過,根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Fed Fund futures)最新定價所反映的市場看法,市場認為聯準會年底前有逾九成機率會降息。張信勵為這個落差提出兩種解釋,一是市場對通膨趨緩速度有更快的預期;二是市場預期將發生嚴重的信貸風險事件,迫使聯準會降息救市。針對前者,他表示不認同;至於後者,則機率過低。「市場預期年底前降息六○到七○個基點,我們認為:市場顯然操之過急了。」

 

那麼,持續不墜的高利率對整體金融市場有何影響?張信勵說明,不降息反而是市場沒出意外、仍保健康的徵兆。「說來矛盾,聯準會按兵不動,反映的是經濟狀況仍相對穩健、成長仍具韌性,以及市場原先擔憂的尾部風險(Tail Risk)事件沒有成真,因此對風險性資產與信貸市場皆具正面意義。」

 

焦點轉向國際資本市場,張信勵雖對全球股市持中立態度,但也詳述他看到的風險與機會。雖然歐洲股市包括英、法、德等主要市場表現強勢、紛紛創高;但張信勵卻示警,宏觀阻力依然存在。他預期烏俄戰爭局勢仍將延續一段時間,此外更有兩大逆風,「首先,歐洲央行的升息循環仍未走完,不像聯準會升息已觸頂;其次,歐洲央行持續升息的同時,經濟衰退的風險猶存,儘管已經不是半年前分析師預期的那種嚴重衰退,但歐洲確實仍面臨挑戰。」

 

今年,中國挾解封之勢欲谷底反彈,但原本備受期待的經濟重啟,卻似乎陷入整體表現不如預期的「冷復甦」,不僅內需動能仍偏弱,青年失業率更不斷加劇。對此,張信勵解釋:「疫後經濟重啟的路徑本來就是非線性的,路上會有顛簸,歐美重啟時的狀況也和當前的中國如出一轍。」因此他雖然中性看待全球整體股市,卻依然對中國樂觀,因為「看到一些深具吸引力的加碼機會」。

 

通膨

 

新興市場受惠「再全球化」 

美中今明年表現不同向

 

因應美中脫鉤,近年許多企業紛紛執行所謂「中國加一」策略,將供應鏈移出中國、落腳他處。針對這種態勢,張信勵評論,世界經濟不會就此走向「去全球化」,而是將迎來「再全球化」。他解釋,「北美與西歐企業不是要將供應鏈全部搬回國內,只是要確保供應鏈面對未來潛在衝擊將更有韌性。」因此也預期在分散供應鏈風險的張力下,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地區將是主要受惠者。

 

他補充,對中國來說,這其實可視為一個自然過渡,當經濟體邁向中等收入,經濟成長應會更多由消費驅動,不再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成長速率會放緩,但成長品質會上升」。

 

張信勵預期,美國與中國的表現,在今年與明年將會展現不同的軌跡。「美國的增長在今年下半年會放緩,但中國將加速增長。但若展望明年,美國經濟將開始加速增長,而中國的增長將趨於穩定、接近五%的水準。」結論就是,下半年歐美仍疲弱,但中國的表現強一些。

 

談到新興市場,張信勵認為印度相當值得注意。不像中國正迎來人口老化逆風,「印度將在未來數十年內,持續享有巨大的人口紅利。」具備人口結構優勢的印度,「將是未來最有機會實現六%以上年複合成長率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同時從估值角度來看,印度股市「雖然已經不便宜,但也尚屬合理,並未高估」。

 

日本也是今年亮點,不僅股神巴菲特大表樂觀,日經指數近日也刷新一九九○年代泡沫經濟以來高點。張信勵認為,除了合理的估值與樂觀的成長展望,日本央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是關鍵。「在聯準會、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澳洲央行等主要央行相繼升息之際,日本央行卻始終維持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違抗潮流,為股市維護了重要的資金動能。他預期,央行寬鬆態度將維持更長一段時間,因此看好日本具投資吸引力。

 

從中國、印度到日本,張信勵表明高度看好此刻的亞洲市場。但樂觀之餘,下半年市場有哪些重大風險須要留意?張信勵認為,以美國來說,目前市場關注的商業地產信貸狀況確是核心問題。不過他也聲明,商業地產是一種組成多元的資產類別,橫跨不同產業、地理位置,未必能完全一體看待。

 

聯準會12 月會議目標利率達成機率圖

 

科技、能源有根本性變化

債券報酬將優於過去十年

 

從全球角度來看,張信勵則直言,地緣政治的無法預測性將是最大變數。「我們覺得自己有精密調校的經濟模型來掌握經濟輪廓;也覺得自己對貨幣與財政政策都有深刻的理解;唯獨地緣政治,是本質上無法預測的。因此,若有什麼因素導致我們的預測產生大幅偏差,那肯定會是地緣政治,而非總經事件。」

 

放眼中長期未來,張信勵指出在科技、能源、醫療與消費等方面正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影響世界經濟。首先,人工智慧近期的快速突破,已引領全球風潮,變化之劇烈「感覺像是革命」。其次,氣候變遷帶來再生能源轉型、脫碳與淨零碳排趨勢,永續性投資、綠色債券、影響力投資等,將改變投資生態。再者,疫情刺激各國加碼投入醫療基礎建設、人口老化迫使各國拉升社福醫療支出,這兩點將為醫療產業帶來機會。另外,千禧世代帶來不同的消費形態,也是企業需面對的新挑戰與契機。

 

張信勵強調,通膨不會輕易褪去,「雖然我們說今年通膨會趨緩,但仍有許多結構性趨勢會讓通膨保持頑固。」他舉例,像是全球供應鏈重塑、全球人口老化,以及能源成本上升等帶來的通膨效應,都不是科技進步的通縮效果能獨自抵銷的,勢必將迫使各國央行將名目利率長期維持在相對高的水準,「過去十五年,人們習以為常的低利率環境將不復見。」

 

因此,他預期未來十到十五年,固定收益的報酬將高於過去十到十五年,同時波動性將低於過去十到十五年。而相對於非投等債券,投資級別的債券更為看好。

延伸閱讀
高債務、高通膨和高利率同行
高債務、高通膨和高利率同行

2023-05-17

AQR曾精準算出網通泡沫  最新報告又逆市驚曝新方向 新興市場本益比偏低  投資時機來了
AQR曾精準算出網通泡沫 最新報告又逆市驚曝新方向 新興市場本益比偏低 投資時機來了

2023-05-10

疫後經濟新常態 股債各有亮點可尋
疫後經濟新常態 股債各有亮點可尋

2023-04-13

產官學界齊聚「投資台灣 全球洞見」疫後經濟研討會
產官學界齊聚「投資台灣 全球洞見」疫後經濟研討會

2022-06-30

「安倍經濟學」提出後,日經指數漲85% !陶冬:失去安倍的日本恐遭遇2大問題
「安倍經濟學」提出後,日經指數漲85% !陶冬:失去安倍的日本恐遭遇2大問題

20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