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期間中國出遊人流大爆發,但是各行各業的收入預期都在下降,房地產熱帶來的財富效應也已經消失。大家選擇出遊,但在花錢上就比較慎重。
五一假期中國的出遊人流,浩浩蕩蕩。人頭鑽動的旅遊景點、水洩不通的高速公路,出現在各國的電視機裡和社交媒體上, 被稱為中國走出疫情陰影的象徵,也燃起了經濟復甦的希望,不少國家更眼巴巴地等著中國遊客的到來。
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估算,國內旅遊在長假期前三日合計二.七四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一四八○億元人民幣,均超出疫情前的水準。
十四億中國人中,每五位就有一位當時在出遊,何等壯觀的數字!然而,消費金額不到一五○○億元人民幣,人均消費不足五五○元人民幣,花費卻未免太低了。
文旅部的統計口徑可能與統計局不同,筆者也不排除部分消費未被統計進去。此組數據未必準確,但是大致反映出五一出遊的基本情況——旺丁不旺財。上海外灘等不收費的景點爆滿,張家界等門票昂貴的國家公園的訪客數則低於疫情前水準。低價餐飲生意興隆,高級餐廳大多慘淡。
憋悶三年之後,長假期間國人出遊大爆發,創下有紀錄以來最火爆的一次五一出遊。但是各行各業的收入預期都在下降,房地產熱帶來的財富效應也已經消失。結果大家選擇出遊,但在花錢上就比較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