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冠疫情,2020~2022年多數國家的生產鏈和物流鏈被打亂,因此對中國出口商品的依賴空前增強,再加上出國旅遊等服務貿易停擺,中國流出的美元大幅減少,使中國在這三年間,總共創造了將近1.9兆美元的外匯收入,與中國2010~2019年這十年間累計的外匯收入2兆美元相若。
然而,當進一步拆解這些外匯收入的「去向」,知名中國財經評論人士老蠻深度爬梳數據後發現,這1.9兆美元巨額外匯的很大一部分,似乎就這麼在中國的金融系統中「憑空消失」了。
消失的1.9兆美元 找出中國外匯失血兩大管道
在推特相當活躍、綽號「數據大咖」,擁有不少海內外經濟學者粉絲的老蠻,在近日發布的一則影片當中指出,要評估中國外匯去向,不乏幾個主要管道,一是看中國的外匯儲備變化,二是看中國的黃金儲備、央行外匯佔款,以及商業銀行外匯存款的變化。然而,老蠻指出,就他分析的結果來看,這些數據的變化皆很微小,完全不足以彌補1.9兆美元的龐大收入。
那是否流向了香港?老蠻補充,近兩年香港外匯呈現持續流出的現象,總計流出1140億美元,因此可得知,這1.9兆美元也未列入香港的金融系統中。
這個結論讓人不禁好奇,這筆龐大外匯順差究竟流向為何?
首先,老蠻分析了中國銀行的「結售匯」差值。結匯,是銀行買進美元等外幣,兌出人民幣,售匯,則代表銀行賣出美元等外幣,並買進人民幣。據統計,2015~2019年間,中國銀行的「結售匯」差值總額為負1.03兆美元,與當時外匯儲備持續下降的趨勢相符。而2020~2022年的銀行結售匯差值,總計來到了5,337億美元。
老蠻指出,結售匯差值為正,代表兩件事,第一,中國商業銀行近三年的外匯存量是增加的。第二,中國的外資企業過去一年並沒有大規模的撤資。老蠻觀察,雖然外資撤資、停工的新聞過去一年不斷被爆出,但由於外資正式清算的流程複雜,期間需要參與的政府部門極多「整個過程需耗時3~5年」,因此,老蠻判斷,外資企業撤資,不是目前中國外匯流出的主要原因。
那麼,「這5,337億又流向了哪裡?為何在境內數據體現不出來呢?」老蠻帶著這樣的疑問進一步分析,既然不在境內,那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境外。
貨賣出去錢卻沒進中國 誰悶聲發大財?
回到銀行端,老蠻指出,根據中國商業銀行的境外業務統計,2019年商業銀行的外幣淨資產為1,652億美元,到2022年底該數據上升至4,900億美元,增加了3,248億美元。
老蠻解釋,商業銀行在境外的外匯淨資產來源為股東注資,而股東注資的資金,只能來自商業銀行兌換匯的正差值。因此,老蠻推論,商業銀行5千多億美元的結售匯差值中,有3千多億美元流向了境外業務。
而外匯流出的第二個可能去向,則與外資相關,這得先從中國外匯管理局與海關之間日益擴大的「數據差異」說起。
老蠻觀察,2020年以前,外管局的貨物貿易順差數據總是大於海關數據,但2021年起,外管局的順差數據開始低於海關數據,並且差距越來越大,2022年外管局數據較海關減少了22.6%,2023年截至3月,更是少了36.5%。
▲中國外管局及海關統計之貨物貿易順差差距日益擴大, 2023年截至3月,外管局數據已較海關減少了36.5%。(來源:老蠻頻道)
老蠻指出,累計2021年至2022年間,外管局數據相較於海關減少了將近3千億美元,而由於外管局為「管理金額」的部門,海關則用於「管理貨物」,因此可以得到一個結論:貨物確實出口了,但獲利並沒有流回中國。
中國外匯管制開後門 外企錢留境外
然而,不少人不免有一個疑問:外資能夠自由的把獲利從中國境內匯出嗎?對此,老蠻解釋,以往中國對於外匯管制制定了嚴厲的法律,企業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收匯,上報給外管局及海關,否則必須承擔法律後果。
然而,2020年新頒發的《經常項目外匯業務指引》中卻表示,對於外資進出口部分的外匯,可以以「資本性支出」的名義留存在境外,作為外資企業的利潤。
進一步,觀察近兩年外資企業累計淨出口規模,可發現其金額達到3千多億美元,與外管局及海關之間的差額不謀而合,因此,老蠻認為,外企將大部分順差留在了境外。
此外,2020~2022年外資企業的累計利潤約為6.1兆人民幣,淨資產增量則為3.2兆人民幣,也就是說,外資企業有約2.9兆人民幣(約4300億美元)的利潤未轉化為境內的淨資產,略大於上述提到的3千多億美元。
老蠻認為,多出的1300億美元,因為數目不大,外資可以正規結算利潤出境的方式匯出,且因為金額不大,因此在銀行結售匯的數據裡,無法清晰顯現出來。
還有1.2兆美元去向成謎 兩種可能性皆指向「維穩」
然而,綜合以上三種外匯流出方式,僅能查出約7千多億美元的「失蹤外匯」,高達1.2兆美元的外匯收入去向,依舊為謎。
對此,老蠻表示,除了上述途徑外,能夠繞過金融監管的隱密路徑,只剩下兩種可能,而這兩種可能性,竟都與「維穩」相關。
第一,是穩定匯率。老蠻指出,近兩年,中國為了將兌美元匯率守在6.9以下,只要匯率達到6.9,維穩資金會立即出手打壓匯率,「而這種維穩機制吸引了大量逐利的空頭。」
老蠻觀察,目前全世界共有1.5兆的離岸人民幣,「其中9000億在香港,剩下6000億主要集中於英國和新加坡」,老蠻認為,單看離岸人民幣的「絕對金額」似乎不多,但,若配上槓桿操作,仍將讓中國政府疲於奔命。「儘管匯率小幅波動,也將導致中國全年投入數千億美元的維穩資金」。
而失蹤外匯的第二種去向可能,老蠻認為,即是流向了「國安發展支出」。不過,老蠻表示,畢竟國安支出事涉敏感,他的「中國身分」不適合再分析下去,相信聽完他分析的人,如果有興趣的,應可從相關數據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