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國防產業合作論壇今日(5/3)在台北登場,由外貿協會與美台商會主辦,由美國太平洋陸戰隊退役司令魯德(Steven Rudder)率領、美方25家國防產業組成的訪問團來台與會,成為近期軍工產業的重頭戲。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透露,為促進台美產業合作,美國在台協會(AIT)將首度以美國館形式,參加今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科技展。他指出,國防產業是國家安全與經濟重要一環,市場規模已是全球電動車的1.5倍,台灣產業在航太零組件製造表現出色,並建構民用航空產業供應鏈體系,與波音、空中巴士和普惠公司等全球巨頭合作,而台灣企業強大的AIoT能力也成為無人機領域的優勢競爭者。
▲美國太平洋陸戰隊前司令、退役中將魯德於論壇致詞。
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表示,此次論壇聚焦夥伴關係、信任,台美雙方在過去數十年來建立信任基礎,除了個人、商業關係外,還有政府層級的信任關係,且訪問團來自不同領域,希望能為雙方科技合作拓展新的機會。
國防安全研究院沈明室所長表示,從俄烏戰爭中觀察到許多,例如不能過度仰賴傳統武器,包括四個月的兵役制度必須拓展到一年,從烏克蘭戰爭也看到邊界戰以及航空戰,當然不能直接轉移,因為我們是海島並不一樣,但卻是很重要的參考。
這次也看到有一些武器零件來自韓國,例如波蘭若要支持烏克蘭,需要南韓援助,也看到美國、英國、法國、東歐國家等各式各樣的武器支援。例如TB2無人機就來自土耳其。
沈明室指出,從台灣到美國的這條供應鏈非常長,也必須要改進供應的問題,此外,民主聯盟也要在軍事方面合作、互相依存。他表示,台灣在緊急採購有些困難,例如其他國家也發生戰爭時,若要把武器運送到台灣有困難,彈藥補給與存放都在中國軍力範圍內,也是一個問題,石油等可能在戰時短缺,以及台灣量能要再加強。應思考如何整合,台灣優先發展好自己的產業,再與美國合作,朝向民軍模式(美國民間與台灣軍方)整合。
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計畫負責人費藍(Colby Ferland)表示,大家應該聚在一起討論,美日台都準備好了嗎?誰來執行?五角大廈嗎?並不是,而是軍民。他開玩笑地說,雷根曾經說過,你聽到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我是政府,我來幫忙。」如何讓計畫必須實際落地、讓台灣待命與預備狀態做好準備是重點。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讓這個合作能夠跟當地經濟做連結。
沈明室也在討論中指出,過往台美合作歷史悠久,例如台灣的戰鬥機經國號等,發動機都是與美國合作,機關槍製造也有跟美國合作的經驗。最主要的困難在於技術的控制與保密,因為台灣與中國也有密切的互動,之前如半導體科技也有被盜走的風險,當然也讓美國擔心,但台灣也開始執行相關保密計畫,有長足的進步。
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表示,過往武器系統或國防產業很難轉移到台灣,一方面是保密以及中國的問題,但我們仍然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經國號,但是相對的時間要很久,因為大型武器相當複雜。但烏克蘭戰爭改變了戰爭樣貌,無人機只需要幾個月設計,台灣不一定是被動的等美國轉移技術給我們,不少高端晶片都是台灣生產製造,也有很厲害的代工廠。研發人才永遠不嫌多,如果多運用台灣人才,可以達到大於一加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