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產業的監管進入尾聲之際,阿里巴巴宣布了史上規模最大的重組計畫。
阿里的盤算是什麼?重組之後,又將與過去有何不同?
「這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說話的,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三月二十八日晚間,張勇發布了一封致所有員工的信函,在這封信函中,他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將啟動創立二十四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組織變革」。
談到阿里巴巴,不少人的直覺聯想,是創辦人馬雲從英語老師到亞洲首富的傳奇、是知名電商平台淘寶天貓,更是中國互聯網曾經不可一世的霸主,之所以強調「曾經」,是因為在過去幾年間,面臨政府監管的重擊及市場轉趨競爭的壓力下,這位龍頭老大的光彩已遜色不少。
時間,回到二○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阿里巴巴集團在港股上市的那一天,當日收盤,阿里市值突破四兆港幣(約十五.七兆新台幣),一舉超越騰訊,成為港股的新股王;一年後的八月,阿里市值首次超過六兆港幣(約二十三.五兆新台幣)。
但,好景不長,同年十一月二日,馬雲因為在一場演講中批評了中國監管機構,被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等官方單位約談;隔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共同宣布,阿里巴巴旗下螞蟻科技集團暫緩上市。同年十二月,阿里巴巴被中國市場監管總局以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的行為,立案調查,股價自此一路崩跌。
雖然,在《今周刊》二○二三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中,阿里巴巴的排名仍高居第四,僅次於騰訊、台積電與貴州茅台,但截至今年四月二十日,阿里的市值只剩七.五兆新台幣,不到歷史高點的三分之一。
不過,風向似乎正在轉變。三月二十七日,一度被「放逐」海外的馬雲,被證實回到中國,不少分析認為,這代表中國政府近年對國內科技巨頭的整頓,正式邁入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