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經濟逐步邁入復甦軌道,內需開始回歸,商圈消費人潮「報復性」湧現……,但,這條復甦之路終究並不平坦。
傳統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與出口,前方各有各的挑戰。
不過,挑戰之餘,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也正在加速扭轉其自身的產業地貌。
在《今周刊》2023年的「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調查中,我們帶您深入探討中國復甦之年的「虛與實」,以及兩岸三地產業發展趨勢的危與機。
落地窗內,多位身著綠色制服的華為門市人員,正忙著回應顧客對購置手機的需求;落地窗外,餐廳與手搖飲料店滿溢著排隊的人流。離開落地窗,沿著這條中國知名的步行街往東走,一路上,熙來攘往的當地行人與觀光客摩肩接踵,搭配歡鬧喧譁的交談聲,一切乍看明朗而美好……。過去3年,因為疫情導致的經濟陰影似乎已快速淡去,眼前,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消費復甦景象。
時間,4月中,地點,是上海的指標商圈南京路。
據上海復旦大學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統計顯示,今年2月,上海全市線下消費總額年增率0.8%,全市餐飲業和住宿業消費達到2019年1月統計以來的最高水準。
另一方面,衡量服務業表現的中國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3月分來到58.2,創下2011年5月以來新高;至於服務業PMI分項指標,則達到56.9,亦寫下2012年3月以來紀錄。
「大家,都被關太久了。」談及這股由「報復性消費」帶起的中國復甦動能,在上海擔任汽車業務銷售的雲芳(化名)向《今周刊》表示。
4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4.5%的中高增速,遠遠出乎市場預期,消息一出,外資紛紛上修今年中國GDP展望。談及推動中國第一季度GDP的「最大功臣」,瑞士信貸亞太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在接受本刊訪問時解釋,關鍵,就在「內需」。
「優化防疫政策後,接觸性、聚集型服務業出現了報復性反彈,交通運輸服務業活動顯著提速……,第三產業為GDP增長貢獻了3.1個百分點,成為帶動一季度增長的主要動力。」陶冬表示。
他並指出,第一季度超出預期的經濟表現,顯示中國經濟已經擺脫去年的增長困境,也代表「修復性復甦」全面展開。事實上,內需成為推動中國經濟今年復甦的主旋律,也相當程度反映在《今周刊》2023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調查(簡稱一千大)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