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三家區域銀行在一周內接連出事,與聯準會的暴力升息密切相關。
1980年代也曾發生類似背景下的銀行連環倒閉事件,借鑑歷史,此次危機將如何收場?
三月九日,全美第十六大銀行「矽谷銀行」(SVB),公告將出售其債券資產並發行股份籌資二十二.五億美元,當天股價崩跌逾六成,存款遭大量擠兌;三月十日,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宣告接管該銀行所有資產和負債。從公告消息到銀行倒閉,僅僅經過兩天,震撼市場。矽谷銀行主要以矽谷灣區新創企業客戶為主,持有資產約二○○○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第二大商業銀行倒閉事件,僅次於二○○八年倒閉的華盛頓互惠銀行。
幾天後,三月十二日又傳出美國第二十大銀行「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遭接管,是一周內美國第三家區域銀行出現危機。隨即美國存款保險機構和財政部在三月十二日宣告,將完全保障已遭接管三家銀行的存款,並且之後摩根大通聯手九家銀行注資瀕危的第一共和銀行三○○億美元,才暫時止住此波美國區域銀行倒閉潮。
美國區域銀行接連出事,與聯準會的暴力升息密切相關。回顧上一波隨著通膨而暴力升息的一九八○年代,美國同樣因為類似背景而產生銀行連環倒閉事件。借鑑歷史,藉由回顧八○年代相似背景,對比分析此次矽谷銀行危機,提供投資人另一層思考。
本文由工作夥伴江若寧(一九九○年~,台北大學經濟學系)、黃奕穎(一九八七年~,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所)、邱政緯(一九八八年~,台灣大學化學工程所)共同撰述。
一、一九八○年銀行危機始末。
七○年代石油因通膨和地緣政治風險而大漲,當時美國一家位於產油城市的賓州廣場銀行(Penn Square Bank),靠著放貸給石油公司,資產自一九七四至八二年翻了十五倍,達五.二五億美元。
然而,七九年,當保羅.沃克(Paul Volcker)接任聯準會主席後,迅速拉高利率以對抗通膨,油價自八○至八二年最高下跌近三○%,賓州廣場銀行的債權開始惡化,消息傳出後,許多存戶開始大幅提領資金,產生擠兌,最終造成銀行的倒閉。賓州廣場銀行的存戶多是當時的區域型石油企業,客戶群類型同樣過度集中,其殞落的背景和如今的矽谷銀行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