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只能眼睜睜看著灰犀牛步步逼近...醜聞不斷「人財兩失」,166年歷史瑞信垮台給投資人啟示

只能眼睜睜看著灰犀牛步步逼近...醜聞不斷「人財兩失」,166年歷史瑞信垮台給投資人啟示

2023-03-26 21:00

3月20日,在全球金融市場喧騰多日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破產案,在瑞士央行強力斡旋下,由瑞銀(UBS)以不到三年前十分之一市值的32.2億美元收購後暫告段落。然而,從結果來看,其實,瑞信的垮台早有徵兆,但全市場卻只能看著灰犀牛步步逼近,無力作為。

 

負面新聞纏身,後獲沙國注資暫時續命

 

根據《財訊》報導,最近三年,曾是金融海嘯中受傷最輕的瑞士信貸,反而因投資銀行業務屢屢巨虧與洗錢遭罰等負面訊息不斷,大量流失客戶。早在去年十月初,瑞士信貸就遭外媒點名有破產疑慮,五年期CDS(信用違約交易)一度飆破250個基點,分拆出售的呼聲甚囂塵上;但當時,瑞信董事長萊曼(Axel Lehmann)堅持不出售,並邀集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銀行等主要股東參與現金增資,相信瑞信重組後將東山再起。

 

去年輿論也點名台灣壽險業對瑞信曝險逾千億元,應防範債信潰堤危機。「我不認為這是雷曼兄弟。」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當時這麼評論。

 

《財訊》也發現,不僅是安聯,當時就連台灣壽險龍頭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也強調,雖然瑞信的資產規模比雷曼兄弟大,但影響會比較小,因為一、2008年後全球央行協作機制比當年強得多;二、當時的交易並不知上下手實際狀況,現在透明度夠、掌握度高,衝擊應該較小。

 

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也補充,若瑞信CDS飆逾250個基點,壽險業者會依財報準則做減損評估,提列可能損失準備。不過瑞信資本水準充足,距離觸發最低順位資本AT1(額外一級資本債券)減損門檻(7%)仍有178億瑞朗資本緩衝空間,資產與流動性均屬充裕。

 

 

註銷160億瑞郎AT1債 持債者血本無歸

 

言猶在耳,根據《財訊》報導,不到五個月,瑞信不僅延遲公佈虧損財報,簽證會計師資誠(PwC)更罕見地對其財務內控發表否定意見(adverse opinion),導致股價一瀉千里。最慘苦主是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銀行,去年十月底才參與的現增部位直接蒸發逾九成,新科第二大股東卡達投資局慘況也不忍卒睹。

 

PwC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周建宏說明,若會計師認為財務報表有問題,會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否定意見」;其中「否定意見」代表該行在取得充分及適當的審核憑證下,認為公司出現重大及構成廣泛影響的失實陳述,是相當罕見且嚴格的意見。

 

「過去我們曾對大飲民國107年度合併財務報表,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查核報告,光為了對大飲出這份報告,內部就開了無數次會,層層往上反覆核實,這一次對瑞信肯定也是非常審慎。」

 

根據《財訊》報導,作為瑞士第二大、也是系統性重要銀行(SIBs),相較全球同行有著更高的資本、融資、流動性與槓桿規範,瑞士央行只能明快地促成瑞銀收購瑞信,甚至未開跨國股東大會通過就執行,且附加條件是減記瑞信所發行的160億瑞郎的AT1債券,用這批債券來吸收損失,雖然讓債務人蒙受損失,卻是變相為瑞信增資,成為歐洲AT1債市場最大的一次債券減記事件。

 

AT1債為次順位債的一種(Coco Bonds,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應急可轉債),2020年滙豐也曾發行過類似的可贖回永續美元債(Perpetual USD),具備救助銀行資本的功能,當銀行資本適足率低於最低水平時,或主管機關認為該行無法繼續經營時,可可債將被強制性地轉換成普通股,持有人轉為銀行股東並分攤銀行虧損,也有部分可可債允許銀行透過減損全部或部分本金,降低負債比、提高資本充足率。

 

《財訊》分析,當銀行破產時,償付順序理論上為主順位債、次順位債、普通股股東,因此理論上AT1債持有者的債權償付優先於股權,但瑞士央行卻破例決定減損整批AT1債券,股東反而可參與30億瑞郎的償付,讓瑞信AT1債券投資者Axiom另類投資怒斥,瑞士央行逆轉了債券持有人和股東之間的等級關係,「這令人震驚且難以理解!」也觸發香港東亞銀行與泰國開泰銀行等亞洲銀行一級債券創紀錄的下跌。

 

 

評等再高,內控有缺失的公司投資風險

 

其中,美國投資公司哈里斯(Harris Associates)算是逃過一劫,該公司長期都是瑞士信貸的大股東,持有近十%。幾年前瑞士信貸剛開始爆發醜聞時,哈里斯仍然保持忠誠,直到去年十月,才對瑞士信貸阻止持續虧損和客戶流失的策略失去耐心,決定賣掉持股,並於今年三月全部出清,在沈船前逃過沒頂。

 

《財訊》報導指出,目前台灣方面算是確保債權。根據金管會盤點,壽險業仍持有約1000多億元的瑞信債券、銀行和專業投資人亦各有400多億,但壽險主要持有投資等級的主順位債券,其餘則多數是國際版債券或一般債券,共約1950億元,不會發生如AT1債券淪為壁紙的狀況。而且,去年壽險業進行資產重分類後,逾九成債券都放在AC(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項下,就算瑞信債券評價再跌,也不會即時影響損益。

 

瑞士信貸的垮台,其核心問題是當然是內控嚴重缺失、財報不實,但其經營層對於利率環境心存僥倖,更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然而,截至去年底,台灣壽險業投資海外債券規模破21兆,全市場海外債券成交量達3515億元,顯示台灣投資人對海外債依存度有多高。

 

但從亞洲非投資等級債、俄羅斯債、乃至於瑞信債等連續踩雷來看,投資人真的了解該發行機構的經營與風險嗎?當一家公司多次違反誠信經營時,就算它規模再大,還值得冒這個風險投資嗎?當發行機構有信用風險疑慮,債券持有者只能繼續持有至到期日,無法有更主動的作為?

 

直到2022年6月時,瑞信的資產債信排名都還名列前茅,卻在聯準會暴力升息之下,曝露出其業務缺失,在短短9個月內這家166年歷史大行財務潰堤、客戶信任瓦解,但瑞士央行卻能果斷介入並主導整併。台灣主管機關也應深思,若台灣金融業也發生類似危機,能否像美國財政部或瑞士央行那樣地果斷處置矽谷銀行或瑞士信貸?…(更多精彩內容,詳見《財訊》雙週刊)

 

 

延伸閱讀:

矽谷銀行垮台》4大後坐力震撼金融圈 葉倫示警:Fed過度專注升息,恐衝擊實體經濟!

揭祕竹北暴富傳奇 它憑什麼成為台灣最有錢的城市?

「你抱一年領股息,他買一天賺價差」小心!高殖利率題材變短線狙擊陷阱

元太賺近百億,李政昊的下一個挑戰!電子紙應用不斷創新 台積電、BMW都是客戶...

搶贏韓國!砸2.6億台幣再辦棒球經典賽 悍創張運智:要留下超越輸贏的價值

兩隻小金雞怎誕生? 轉型起步是找出「直客」

 

緯穎從緯創眼花撩亂的轉投資事業內脫穎而出,主要是受惠於雲端服務商機崛起,經營資料中心有成,業務大爆發;緯軟創業團隊,成員多來自資策會與IBM,二○○○年時緯創才參與投資並重組經營團隊。兩隻金碧輝煌的小金雞一個從內部衍生,一個來自外部投資,成為緯創眾多轉投資中,率先浮上枱面的企業。

 

其中,規模與成長都很驚人的緯穎,更獲市場重視。今年前七個月,緯穎營收已達九八一億元,接近千億元規模,光是今年上半年就賺了近兩個資本額,能有如此亮麗的表現,主要來自於過去需要轉一手的客戶紛紛變成「直客」,譬如臉書、微軟等大廠,過去向惠普、戴爾買伺服器,但如今直接跳過品牌商,向製造廠緯創下單。這樣一來,緯穎做的是「客戶的客戶的生意」,難免衝擊到現有緯創客戶的利益,六年前,緯創決定將緯穎切割成為獨立公司。

 

「切割公司」這件事,對林憲銘來說,不僅經驗豐富,甚至可以說就是他四十年職場生涯中曾經面對的最大試鍊。二○○一年,宏碁品牌本業發展不順,轉投資又狀況連連,宏碁董事長施振榮決定展開世紀分割案,將原本由總經理林憲銘負責的品牌與製造一分為二,品牌歸宏碁王振堂主導,至於製造代工則歸緯創,由林憲銘負責。

 

宏碁神切割 兄弟明算帳 他壓力大到牙齒掉光

 

當時林憲銘壓力很大,因為分家後,宏碁親兄弟明算帳,開始大量分散訂單到其他公司,緯創未必分得到好處,必須想辦法尋找新客戶,才能填補空下來的產能。

 

有一次,林憲銘國中同學、蔚華科技及金麗科技前董事長陳有諒想約吃飯,結果林憲銘說他沒辦法去。「我的牙齒有問題,現在只能吃稀飯。」原來林憲銘為了事業,拚到身體出狀況,連牙齒都掉光了。

 

當時,林憲銘為了拉攏美國客戶,每個月至少飛美國一趟,每次都在周末搭晚班飛機,凌晨到美國,緊接著開始整天與客戶、員工開會的行程;開完後,他再搭晚班飛機回台灣,清晨回到台灣直接進公司上班;換言之,等於有三、四個晚上都無法在床上睡覺。這種拚搏的日子整整持續一年多,林憲銘身體承受不了,狀況百出,最嚴重的是,整排牙床、牙齒都壞掉,全部換上假牙,至今十多年來,他還要不時回診所補牙與保養。

 

不過,林憲銘的努力有了回報,緯創總算安度難關,一路披荊斬棘,如今已然茁壯成為年營收超過八千億元的大集團。十幾年來,當年分家後的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已經鞠躬下台,更早獨立出去的明基、友達董事長李焜耀,也因健康逐漸淡出;當年施振榮手下三名大將,只剩林憲銘仍然活躍,而且到現在,仍和施振榮保持良好互動,每年過年都到施振榮家裡拜年。

 

其實,個人電腦早在十多年前就走向成熟,但是要如何轉型,讓大船轉彎,是每一家電子大廠的必修課。林憲銘自己也很清楚,在內部不斷對主管強調:「投資未來一定是必要的,不冒險才是企業經營最大的風險。」這個觀念深植林憲銘心中,源自於施振榮不斷地耳提面命,尤其眼見宏碁發展過程中,幾番劇烈的浮沉歷歷在目,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宏碁在二○一一年解除執行長蘭奇職務,一三年王振堂請辭,引發經營團隊大改組,施振榮回憶,那時最令人不滿意的,是宏碁在個人電腦業務很好時,沒有把賺的錢留下來做長期投資,當個人電腦榮景不再,也已無力再投資新事業。「當時宏碁將獲利都分紅給主管和員工,犧牲公司必要的轉型,直到今天,宏碁都還在承擔當時的後果。」施振榮說。

 

各產業連結 押寶分散風險 新事業還需時間等待

 

看著兄弟登山所遭遇的困境,帶著緯創轉型的林憲銘自然是點滴在心頭,他透過轉投資,建立與各種產業的臍帶連結,分散押寶風險;除了往液晶電視、智慧手機等擴展,轉投資領域還觸及數位學習、資源回收及智慧醫院等新市場,轉投資公司更超過二百家。

 

與林憲銘共事三十多年的緯創稽核長林銘瑤說,所有新事業都需要時間。「大家看到斠面上的公司,但很多新事業都還在燒錢!」對林憲銘而言,小金雞固然閃耀,但諸多仍處於摸索學習的轉投資事業,才是他念茲在茲的。

 

林憲銘一直是個沉得住氣、能夠忍耐到最後的人。○九年,緯創經過多年沉潛,獲利開始出現明顯成長時,他曾對員工說過一段自己的心情:「或許,光明總是比你想像來得慢。但是,施先生(施振榮)給我的啟示,就是要比氣長,要忍才會贏!」他就好像是日本知名的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夜鶯不啼,他便耐心地等到牠啼。

 

林憲銘不僅有德川家康般的耐性,緯創龐雜的轉投資,當然需要時間來換取績效,只是隨著緯創規模擴大後,內部管理更加複雜,林憲銘除了投注強大的耐力,更需要果敢決斷的能力。

 

今年三月,緯創內部發生重大違規事件,承接蘋果訂單的部門,發生資料與數據不確實的情況。事件一發生後,緯創立即停工調查,結果確實有主管錯用資料,林憲銘立即果斷地請八位相關人員離職,其中還包括廠長級主管。拜此明快地完成調查與處置,蘋果沒有再嚴厲追究。

 

一位和林憲銘共事多年的員工說,泛宏碁集團那麼多高階主管,林憲銘是少數沒有負評的人,而且他不只與高階主管來往,對基層員工也很關心,很捨得給員工薪水與紅利。「他有親和力,是比較真心對待員工的那種主管。」

 

林憲銘從小在台南長大,父親在亞洲航空公司工作,收入不錯,但祖父幫人家作保,遭人追債,導致家道中落,林憲銘很早就一肩扛起家中經濟重擔,儘管如此,他對錢財卻看得很開。

 

二○○四年緯創出現虧損時,他對員工說,公司不賺錢,他就不領薪水,結果整整一年不支薪,直到公司賺錢;他與從事教職的太太一直都是捐錢大戶,對許多慈善機構很大方,有一年,林憲銘太太在尾牙就提及,她已經把老公前一年的薪水和紅利都捐出去了,讓員工相當佩服。

 

林憲銘夫妻不僅自己捐錢做公益,緯創也成立人文基金會,每年從盈餘提撥一%到一.二五%,約四千餘萬元,作為基金會的經費。但是,近幾年緯創獲利不穩定,基金會經費不足時,全都是林憲銘自掏腰包補齊;例如一五年緯創稅後純益僅一三·三億元,照規定,提撥僅一千多萬元,不足的二千多萬元,林憲銘就全部認下來。

 

與林憲銘是國中同學、又曾為宏碁同事的陳有諒,覺得林憲銘有台南子弟勤勉苦幹的精神,這是企業要經營成功的基本條件。今年六月,林憲銘邀請他擔任獨董,從不同領域給予公司經營上的意見,原本已退居二線的陳有諒,看到老同學還在努力打拼,直呼不容易,認真帶著一堆資料回去研究。「緯創是很大的集團,營業額八千億元、轉投資兩百多家公司。我得花一些時間,才能把公司搞清楚啊!」

 

林憲銘圓滿交棒黃柏漙 傳承進行式 眾人關注

 

看著緯創這幾年的表現,施振榮除了直誇林憲銘做得很好,也提到宏碁當年分家時,很多人才分到緯創。「宏碁的DNA,在緯創是最深厚的;反觀宏碁的文化,則被蘭奇淡化掉了,現在需要一點一滴再重建起來。」

 

不過,施振榮也強調,宏碁如今已是第三代的陳俊聖當CEO、佳世達的陳其宏也是第三代,泛宏碁的傳承是現在進行式;今年施振榮辭去緯創董事,而六十六歲的林憲銘也把緯創CEO交給黃柏漙,專任董事長。「交棒是企業必走的路,面對產業變革的轉折點,交棒傳承是一定要的。」台灣科技業的傳承風起雲湧,緯創能不能走出更好的未來,想必科技圈都在看。

 

林憲銘

六十六歲的林憲銘已將緯創CEO位置交給總經理黃柏漙(左)。

 

緯創

▲點圖放大

 

林憲銘

出生:1952年

現職:緯創、緯穎、緯軟等公司董事長

經歷:宏碁電腦總經理、宏碁資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

學歷: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學系

延伸閱讀
瑞信事件還有未爆彈嗎?會不會重演08年金融危機?郭恭克:投資人可注意這個「先行指標」
瑞信事件還有未爆彈嗎?會不會重演08年金融危機?郭恭克:投資人可注意這個「先行指標」

2023-03-22

瑞信員工狂打電話找工作,職位重疊恐爆裁員潮...瑞士政府出手的代價:每位國民得分擔41萬
瑞信員工狂打電話找工作,職位重疊恐爆裁員潮...瑞士政府出手的代價:每位國民得分擔41萬

2023-03-22

看似最安全的工具,往往不會有好下場!瑞信AT1債券「歸零」不是特例,只要繼續升息,還會陸續炸
看似最安全的工具,往往不會有好下場!瑞信AT1債券「歸零」不是特例,只要繼續升息,還會陸續炸

2023-03-22

瑞信無預警倒下,173億美元債券變廢紙要大家扛!金管會才放行的可可債,為何會變重災區?
瑞信無預警倒下,173億美元債券變廢紙要大家扛!金管會才放行的可可債,為何會變重災區?

2023-03-22

還是碰上了! 沒直接投資瑞信AT1債券 金管會揭5銀行客戶踩雷16億元
還是碰上了! 沒直接投資瑞信AT1債券 金管會揭5銀行客戶踩雷16億元

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