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Credit Suisse)財務危機一度掀起全球市場恐慌,為了避免引發系統性危機,在瑞士政府、瑞士央行多方介入搓和下,瑞士第一大銀行瑞銀(UBS Group)最終以30億瑞郎(約新台幣990億)同意出手收購瑞信。
雖然瑞信危機解除,不過在這場收購中有一個附帶條件,讓投資人相當不滿,那就是價值160億瑞郎(約新台幣5288億)的瑞信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將被註銷,也就是說,持有人手中的債券瞬間化為壁紙。在這場財務風暴中,不僅債券持有人有所損失,大股東沙烏地國家銀行,甚至是瑞士監管機構通通都是輸家。
據了解,台灣金融業對瑞信債券曝險1550億,後續台灣金融機構、台股會不會連帶受影響,金管會主委黃天牧3/20受訪回應。
瑞信(Credit Suisse)爆出財務危機後,如今瑞士第一大銀行瑞銀(UBS Group)確定同意以30億瑞郎(約新台幣990億)進行併購,出手救活這個「大到不能倒」的第二大銀行集團。
但是瑞銀也提出一項附帶條件,瑞信價值160億瑞郎(約新台幣5288億)額外一級資本債(AT1)將被註銷,換句話說,目前仍擁有瑞信債券的持有人,必須協助共同承擔成本,手中的債券等同瞬間化為壁紙,引發持有投資人及機構的不滿。
但主導此收購案的瑞士國際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總裁阿姆斯塔德(Marlene Amstad)回應,會做出這項決定,當局是秉持著瑞信「大到不能倒」的框架,因此選擇觸發此機制。
瑞信系統性危機解除 幾乎沒有人是贏家
據《經濟日報》報導指出,雖然瑞信危機不能全推在大股東沙烏地國家銀行的頭上,但它不願再挹注資金、拋售股票,確實是壓垮瑞信的最後一根稻草。
然而這場危機在瑞銀收購瑞信後,沙烏地國家銀行6個月前以15億美元取得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9.9%股權,如今價值僅剩2.15億美元。其餘大股東像是卡達投資局、Olayan集團、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也通通因為這場風暴,受到鉅額虧損。
那麼出手協商的瑞士政府及監管機構呢?瑞信事件爆發後,金融監理局(Finma)被認為是第一個應該要出手拯救的機構,而瑞士政府提供數十億瑞士法郎的擔保給瑞銀,還得提供大量流動性援助支援紓困。
瑞信逾千億債券變壁紙 台灣金融業曝險1550億元難脫身?
由於瑞銀收購瑞信的附加條件中,瑞信AT1債券被註銷,台灣金融業對瑞信AT1債券曝險約1550億元,對台灣市場及經濟會造成多大影響?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3/20受訪時表示,金管會正在了解國內金融機構投資情況,但不是每一家機構都會買這債券,必須要了解各金融業更完整的訊息後才會對外宣布。
至於對台股影響,黃天牧說明仍會再進一步的觀察,畢竟這是在12小時內發生的事情,目前已經可看到瑞士當局想穩定市場的決心,而全球6大央行包括美聯準會、加拿大央行、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日本銀行、瑞士央行已聯手穩定金融市場,台灣政府也會以「堅決的resolute、明快的decisive、有力的forceful」的態度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