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暴力升息後,那些出問題的銀行,本質都是「商業銀行」,很多人把矛頭指向幣圈,但問題根源其實是脆弱的金融業架構。
別碰金融股。至少暫時別碰金融股,台灣、美國、全球都一樣。
曾經有人問我:「你好像沒有推薦過金融股?」其實應該有,但是很少很少,而且不會推薦長期持有金融股,因為金融股每隔一段時間就出事,市場流傳已久的「金融股存股術」,我從來沒有感動過。
「幣圈友善」的Silvergate Bank傳出流動性問題,很多人把矛頭指向幣圈,結果搞錯方向。夙負盛名的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 SVB)因增資失敗再加上矽谷大老提爾(Peter Thiel)的評論,被政府接管。此外,美國政府也在調查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等銀行的流動性,網路也盛傳一份第一共和銀行等十家危險銀行的名單。
許多人對於虛擬貨幣非常感冒,但是這次初露頭角的金融危機,其實根源於極脆弱的金融業架構,歷史百年的金融業,不管銀行或保險都是「以短支長」,對於風險最敏感的就是「流動性」,這一次出問題的就是流動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何況是大火。聯準會(Fed)接連暴力升息,放了把火,這些出問題的銀行,不管叫什麼名字,本質都是「商業銀行」,就是收受存戶的存款,然後借出去或是投資債券等金融商品。對銀行來說,賺的是中間利差這種蠅頭小利,但兩邊的天期(duration)完全不搭配,存戶是一天到兩三年,放款和投資是幾個月到二十年,本來就是危機四伏。最近暴力升息,投資的債券虧損嚴重,等客戶來提款時,SVB手邊沒有多的現金,只好認賠賣掉虧損債券,然後街談巷議,客戶紛紛來提款,造成了所謂的擠兌(Bank 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