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周六(3/11)成為中國國務院新總理,新華社報導,大會經投票表決,決定李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63歲的他是中共領導層中,繼周恩來後,第一個沒當過副總理卻直升總理的。
李強上位二把手後的角色,會因為深受習近平信任,而採取更務實、對民營企業更友善開放的態度?或者一如其在上海市委書記任內主導封城的作為—更加貫徹習意志?答案呼之欲出。
中國第14屆全國人大10日上午舉行第3次全體會議,習近平以2952票全數贊成通過,當選國家主席與中央軍委主席,開啟了第三任國家主席任期外,也代表習緊握「黨政軍」大權、走向一人治國極權無極限的時代。
中國自此已告別集體領導走向全面「習核心」,實施「強黨弱政」的走向更確立,經濟上刻意保守訂定溫和的成長目標,及新涉台團隊看似在兩岸求同,但背後促統更趨強硬。
技術官僚理政的時代已結束,權力皆來自習近平
一如預期,中國全國人大會議11日選出63歲的李強成為中國國務院新任總理,他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心腹,更是中共領導層中繼周恩來後,第一個沒當過副總理卻直升總理的。李強上位後,會因為深受習近平信任,而採取更務實、對民營企業更友善開放的態度?或者一如其在上海市委書記任內主導封城的作為—更加貫徹習意志?
多數外媒認為,中國由技術官僚理政的時代已然結束,包括李強在內的新一代中國領導層,權力皆來自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勢必也要對黨與習近平展現最高忠誠,這也代表中國從此邁向「完全習意志」時代。
其實這幾年,習近平早已透過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奪走李克強的經濟大權,導致李克強淪為「弱勢總理」,甚至有人認為中國僅短暫存在過「習李體制」。
全面「習核心」化 李強連弱勢總理都談不上
李強接下總理大位後,他可能連「弱勢總理」都談不上,僅僅是習近平的政策執行者,中共將全面告別以往「胡溫體制」、「江朱體制」等集體領導模式,徹底走向「習核心」化。
換句話說,國務院總理的地位將大不如前。過去中共總書記掌管宣傳、國安、人事等事務,而總理負責財政和經濟事務,這是一個平行系統,但按中共現行設計,一切事務均由習近平發落,並授權總理落實具體政策。
強黨弱政 更深化「黨政合一」
全國人大代表10日表決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將新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國家數據局」,並重組「科學技術部」。在美國政府全力阻擋北京獲得先進技術之際,此舉顯示北京欲加快科技自立自強腳步,並加強數據資源監管。
經濟學家認為,國務院機構改革只是習近平確保掌握一切權柄的另一種方式,留給李強獨立運作的空間很小,而李強與習近平關係密切,只代表他會比李克強更服從。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屆二中全會上宣示,這次黨政機構改革「以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統領,並深化重點領域機構改革」。雖然中共釋出的細節很少,但從習近平的發言可知,與他掌權的第一個十年相比,中共高層在管理中國經濟方面可能會擁有更大發言權,「強黨弱政」趨勢更加明顯。也就是說,中共可能會進一步淡化黨與政府之間的界線,深化「黨政合一」。
具體措施方面,外傳公安部與國安部將脫離國務院,改為隸屬於新成立、直屬中共中央的「中央內務委員會」。中共也可能重設「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繞過國務院,由黨直接指揮金融工作。
全年經濟成長目標定5% 北京有三大考量
早前李克強宣布,把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目標定在「5%左右」的水準,不但比多數經濟學家原估目標更低,也不如去年官方目標。
中國政府今年在成長目標上偏保守,可能有三大考量。
第一是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僅擴張3%,是成長率史上首度大幅低於官方目標,因此,今年政府把成長目標定低一點,確信可達標,希望能扳回北京顏面。
第二是給予習近平與新經濟領導班子有更多推動長期政策的空間,毋須追逐短期GDP高成長。
第三是中國面臨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美中關係日益緊張等風險,且內需仍處於回升階段。
經濟學家認為,今年官方成長目標應該是北京心中的低標,實際成長率很可能超標。例如,瑞銀集團就預估中國全年經濟將擴張5.4%,中國前央行官員盛松成也預測今年經濟成長將加速至5.6%左右。
新涉台團隊多求同少談異 但軟硬兼施
在兩岸關係上,李克強在最後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及「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顯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主導的涉台團隊,試圖尋找兩岸「同」的部分,少談「一國兩制」等「異」的部分。
表面上看起來如此,但中國涉台學者則認為,中共對台工作仍堅持回到「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框架,且「堅定反獨促統」,堅定的字眼比起過去用堅決兩個字,其實是發出更強烈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