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經一年暴力升息與熊市,失業率卻仍文風不動,雖然預示經濟將走向軟著陸,但我們也觀察到發生了「中產階級蕭條」現象。
今年二月十四日,美國公告一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六.四%,這已是自去年六月觸頂(年增九.一%)以來,年增率連續七個月下滑。雖然服務業CPI仍創新高,反映美國整體疫後解封的消費潮尚未退去,然而在食物、能源用電、二手車的價格則看到明顯的降溫,顯示美國聯準會自去年開始的暴力升息(一年升息十七碼),在近四十年來最大的緊縮幅度下,有效地控制住一九八○年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
然而,最近半年來的通膨增長趨緩,卻伴隨著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美國失業率不但沒有因為資金緊縮、股市下跌而上升,反而在近半年暴力升息的期間,由去年六月已經很低的三.六%,進一步下降到今年一月的三.四%,創下五十三年來新低,這在過去的經濟衰退期間從未發生。雖然失業率被看作是落後指標,但通常在美國經濟緊接著熊市步入蕭條之後,失業率都會顯著上升。
自一九六○年以來,總共發生十二次升息循環,其中有七次造成經濟衰退,而這七次升息末期,不例外的現象就是失業率顯著上升。而其他五次的經濟軟著陸,隨著聯準會持續升息對抗通膨,都伴隨著失業率逆勢下降的趨勢。如今,美股已自二○二二年初開始,歷經超過一年的熊市,但失業率仍文風不動,預示未來美國經濟將走向軟著陸。
雖然,美國避免「經濟蕭條」的可能性非常大,然而在此暴力升息伴隨低失業率的環境下,卻產生「中產階級蕭條」的現象。
本文由工作夥伴江若寧(一九九○年~,台北大學經濟系)、黃奕穎(一九八七年~,中正大學會計所)、邱政緯(一九八八年~,台大化工所)共同撰述。我們試著藉由檢視美國行業的表現,探討可能的消費行為轉變,以期能提供讀者多一層參考,解讀資本市場的多變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