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缺有才華的事業家,但往往野心、格局太小。」以熙國際創辦人兼執行長鄭宇庭(Madeleine Cheng )犀利剖析,身為美國華裔第三代的她,對美國的社會、企業文化再熟稔不過,她洞悉到當前美國相當歡迎製造業進駐,台灣企業只要掌握當地文化,趁勢拓展美國市場絕不是夢。
「為什麼要去美國市場?」在2月底的一場講座上,鄭宇庭首先拋出問題,試圖幫有「美國夢」的創業家們釐清美國市場的重要性,她接著點出3大原因:
在美國,要贏過另外499人才能拿到資金
首先,美國幣值相對其他國家仍舊強勢,這點至少未來10年都不會改變;其次,美國市場很大,一個州的人口就是台灣的好幾倍,且在美國成功也較容易紅回台灣。
再者,美國法治嚴明,一切百紙黑字照合約走,變動性較低,不會因「人治」造成朝令夕改。因此,鄭宇庭十分鼓勵台灣企業直接在美國蓋廠製造,再找當地人才開拓通路,也能省去找代理商還要被取而代之的風險。
當然,市場變大的同時,競爭也隨之增加,鄭宇庭認為,此時心態顯得十分重要,「狼性要出來,在台灣可能只要贏過49人就能拿到資金,美國要贏過另外499人才能拿到資金。」
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她點名現在的韓國相當值得借鑑,韓國企業趁著中國被美國市場拒於門外之際,大舉抱團進駐美國,諸如電腦展、醫療展、食品展在內,都充斥著韓國企業的身影。
想要闖進美國市場,其實有竅門
除了競爭對手眾多,鄭宇庭更指出,「缺工」是在美國紮根的最大關卡,這背後潛藏幾個原因,包含X、Z世代的年輕人寧願到處打零工,也不願意做辛苦的正職工作,加上父母輩到了退休年齡,有經驗的高階人才也開始稀缺。
另外,美國如今正遭遇嚴重通膨,還有對企業課徵高稅率,均是台灣企業進軍美國的隱憂。
不過反過來說,要闖進美國市場也有竅門。
鄭宇庭道破,要去人家的地盤得先搞清楚對方的企業文化,包括員工訓練、品牌精神都要一一考察。就拿聘用員工來說,美國人在找工作時通常會到LinkedIn、Glassdoor上查詢公司資訊,如果企業連一個像樣的品牌介紹都沒有,根本不會有人應徵。
在找到人才後,能否留得住人又是另一回事。「台灣常常產品做得很好,企業文化卻做到一半。」
鄭宇庭惋惜表示,就如先前台積電美國廠傳出大批當地員工離職,她看到新聞時深有感觸,「絕對不是因為台積電薪水不夠高,而是它沒有妥善運用當地人才管當地人才。」
不入境隨俗,一味用台灣那套來管美國人是行不通的
她進一步解釋,當地人才會了解他們的文化,舉凡哪些節日要放假、育嬰假該放多少天等,若不入境隨俗,只一味用台灣那一套來管美國人是行不通的。
「亞洲人重視事情、東西和產品,美國覺得人才跟品牌才是公司的資產。」鄭宇庭總結,據她一位從烏干達到美國Meta工作的好閨蜜透露,Meta不僅出錢贊助閨蜜到英國牛津大學念研究所,還協助其家人申請綠卡,就能說明美國企業為了留住人才什麼都捨得。
此外,鄭宇庭提醒,「公司的業務主管要找白人,不然拉不到生意。」她表示,美國仍存在種族歧視,若真的要去落地去開發市場,用白人當高階主管會快非常多,雖然殘酷但現實就是如此。
綜觀上述,文化層面的眉角實在多不勝數,鄭宇庭還提及,美國人非常看重橄欖球、棒球、曲棍球等運動,要說得出一二才能與人打交道;還有美國非常尊重多元宗教,開這類玩笑絕對是大忌。
想進軍美國,就先過去生活一個月就有新發現
再來,開會切記不能吃東西,且要先問清楚對方所在的時區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是在美國做生意不可或缺的先備知識。
因此,鄭宇庭建議,想進軍美國就先過去生活一個月,一定會有很多新發現,「不一定小企業去做不了,大企業去就會成功,運用當地的人才入境隨俗才是重點!」她語重心長地說。搶進美國市場人人都有機會,但誰先掌握了當地文化,就能優先搶下前進美國的入場券。
此次「美國市場趨勢&人才管理的文化差異」講座是由EGM國際菁英學院舉辦,該學院由以熙國際創立,成員由60%的二代接班企業主和40%的創業家組成,藉由每月固定舉辦讀書會、企業參訪以及名人演講交流,讓成員在學習新知之餘,也能進行商業連結,甚至組織擴張的思維。目前EGM國際菁英學院已經發展至第五屆,人數超過7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