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最褒貶兩極、擁護者與唱衰者最壁壘分明的企業,就是電動車龍頭廠特斯拉(Tesla)。
1月上旬,特斯拉旗下最熱銷兩大車款:Model 3與Model Y,先後在中國、歐美、日韓等市場啟動大降價。以長程版的Model Y為例,美國消費者只要晚1天買車,就可以拿到便宜近兩成的價格,省下新台幣30多萬元,而台灣市場也在1個月後,加入這波降價潮。
「之前買的虧大了!」「老車主被當盤子!」這些聲音,在台灣的車主間此起彼落。然而,一片罵聲中,特斯拉在去年重摔的資本市場,竟出現驚人翻轉。
總計今年初至2月中旬,該公司在短短1個半月內,股價從最低點的108美元,一路翻漲到208美元,帶動市值暴增逾3千億美元(約近9兆元新台幣);反觀去年,它股價、市值雙雙蒸發近7成,該公司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也因此交出坐了兩年的世界首富寶座。
「這就是馬斯克,他就是這麼狂、這麼跳tone!」2009年起就是特斯拉供應商的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在第一時間對我們表達客戶大降價的觀感。
「面對消費者的不滿,特斯拉顯然不屑一顧⋯⋯,」去年出版《權力遊戲:馬斯克與特斯拉的世紀豪賭》的美國財經作家希金斯(Tim Higgins),也在與本刊的越洋訪談裡指出,「因為他追求的,是一個更大的目標。」
馬斯克想要「賭贏」的目標,「就是電動車市場的霸主地位!」同為特斯拉供應商的貿聯總經理鄧劍華,道出馬斯克最底層的盤算;而早在13年前就見過這位真人版鋼鐵人的沈國榮,則進一步補充,「他想要的,是拿回市占率,還有市場的話語權。」
想像你眼前有一座翹翹板:一邊,是僅僅提早幾天買車,就要多掏出30萬元的消費者;另一邊,是特斯拉不斷被中國比亞迪、美國福特、歐洲福斯蠶食的市占率。這次,馬斯克決定一腳踩向後者。
德意志銀行近日指出,受降價帶動需求,原本去年底減產的特斯拉上海廠,今年1月出口量較去年同期大增190%;美國首季Model Y存量,則在一個月內銷售一空。
過去,降價這招,往往被品牌業者們視為非到最後關頭不用的「血滴子」,因為一旦操作不當,經常會適得其反。但,馬斯克卻用降價,一手催出需求,一手打擊仍在賠錢的對手。
觀察馬斯克多年的希金斯認為,「他就是一個大冒險家!」而每次以小博大的出手,都是經過縝密盤算。
釐清他的「算盤」與特斯拉所處的階段,對台灣其實很重要。因為,目前許多業者,都把下一波成長的寄託放到馬斯克身上。這些電子業者當中,許多是近年才躋身特斯拉供應鏈,希望藉這家車廠的翅膀搶食電動車商機,如同當年搭著蘋果iPhone順風車,連吃15年的智慧型手機訂單。
電動車與手機,在產業本質的最大差異在於,手機產業走到後期,前五大品牌扣除供應鏈封閉的韓商三星,僅剩蘋果一家美國品牌,其餘都是中國品牌,由於這些對岸品牌使用的多是紅色供應鏈,導致台商只能靠「一顆蘋果救台灣」。
電動車卻不然。目前,該產業已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儘管特斯拉還是龍頭,但像福特、通用、福斯、斯泰蘭蒂斯、豐田等歐美日車廠,都在快馬加鞭造電動車。也許,相較定於一尊,把眼光放在更寬廣的藍海,台灣未來的路,也會更加開闊。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