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加碼優惠頂尖外國人才政策,但在具體能為日本帶來的利益不明的情況下,國內亦有聲音指出應該對本國人才多點投資。
日本政府2月17日召開內閣部長會議,決議放寬頂尖外國人取得日本永久居留權的限制,並加碼給予其它優惠。
「頂尖外國人」的門檻為:
1.須為外國研究員或專業技術員,目前年薪達2000萬日圓(約470萬新台幣),具有碩士資格或工作經歷十年以上。
2.須為外國資本家,目前年薪達4000萬日圓(約940萬新台幣),工作經歷5年以上。
若符合資格,將獲得以下優惠:
1.居住日本滿一年後可獲得永久居留權。
2.如獲其它政府認定之頂尖人材推薦,將視情況調整為居住日本一年內即可獲得永久居留權。
3.簡化出入境的機場手續。
此外,若該外國人為世界排名前段大學的畢業生,在日本參加就職活動時,予以最長二年居留期間,以利其尋找適合自己的職場環境。
岸田政府此次大動作延攬外國人才,一來是為了解決日本少子化造成的人才空缺,二來是為了透過這些菁英人才及外資,加快日本經濟發展的腳步。但這樣的「用人唯才」計劃,其實在此前便有出現過幾次類似的政策。
2008年,福田康夫擔任日本首相時,就曾推出〈經濟財政改革之基本方針〉,大致內容就是針對能力強的外國人才、企業高層、儲備幹部等擬定優惠草案,該方針確立了對「儘速打造一個更能吸引人才的雇用、職場、生活環境」,開啟了外國人採用政策的大門。
2008年以前,日本採用外國人的比例並不高,根據厚生勞動省調查,2008年的日本企業中,每間公司的外國人比例僅有0.26%,且多限於「業務、銷售」或是「系統開發、設計」等職務。
〈經濟財政改革之基本方針〉通過後,日本擴大了可供外國人就職的業種,例如系統工程師、企劃管理職、正職翻譯人員、演藝人員、教職員、律師、外資高階主管,甚至政府公務員等,除了不限制錄取人數外,同時節省了許多繁瑣程序。
2012年,日本政府開始導入「頂尖人才積分制度」,正式以惠外的方式吸引外國人才。該制度把所有目標人才分類成「高度學術研究活動」、「高度專業技術活動」、「高度經營管理活動」等三項,再依各項目特性,對每位人才的「學歷」、「經歷」、「年薪」進行評分,若達到70分(滿分100分)即可獲得「高度人才」的認可。
獲得認可的外國人,便能得到日本5年居留權、放寬永久居留權申請限制、配偶可至日本就業、可攜眷來日本同住等福利。
2015年,日本政府推出新居留資格─「高度專業職」,將人才分為一類與二類。一類人才為學術、技術、經濟類,經認定後即賦予其5年居留權;二類人才的資格,則是在取得一類人才資格的基礎上,又被認定有「特定活動資格」的人,待滿日本3年後即可獲得永久居留權。
至此,日本政府錄用外國頂尖人才的框架,已大抵完成。日本的惠外政策,也確實吸引了不少外國人才來到日本工作。根據厚生勞動省的資料,擁有「專門技術居留證」的外國人數,2008年時僅有8.3萬人,至2022年底時已來到了48萬人,成長了近6倍。
不過,大量延攬外國人究竟可為日本帶來多少好處或收益,仍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東京大學碩士班經濟學研究組教授奧井亮指出,以學術界為例,假設某大學錄用了一位優秀的外國教授,他本身的研究能力十分突出雖是事實,但受限於研究領域的不同,通常能貢獻的學術範圍也僅限自己的專業,是否能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也是個疑問,但國家卻需要花費大量資源去給他空出一個位置。
「政府為了吸引這些外國人,通常會給予較低的課稅額,所以想用課稅方式去賺這些外國人的錢不但不現實,而且招聘這些人才的成本還是得從稅金裡出,最後就會演變成全民買單。」
此外,日本國內亦有人批評,政府給許多外國人才大開赴日工作之門,但對於國內教育的改善、人才培養、職場環境改善卻顯得有些吝嗇。並且,這麼多外國人來日本,也會有搶佔日本人職缺的問題出現,政府應該多費點心思在本國人才培養上才是,不要只想用現成的外國人才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