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邁入第二年,目前雙方在烏克蘭東部持續拉鋸,形成膠著,如同冬天的積雪,越陷越深。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立下新年新希望,矢言在今年底收復失土,或至少如西方觀察家所言,徹底終結俄羅斯的入侵威脅。
俄烏大戰的決戰點,在於哪一方的坦克戰力能碾壓對手,我們在開春引領大家深入烏東前線,解析這場坦克大對決。
透過網際網路,全球觀眾去年在烏克蘭戰場經常看到的畫面是,俄羅斯戰車不是被無人機給轟掉,就是被烏克蘭士兵用反戰車火箭給炸掉。
連知名遊戲軟體設計者理查.蓋瑞特(Richard Garriott)都不禁在推特上質疑:「戰車在有後援的情況還占優勢嗎?就像艦隊的航母一樣?」這番話也引起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響應:「戰車現在就跟死亡陷阱沒兩樣,在任一方都沒有空優的情況下,就只剩步兵和砲兵,簡直像回到一次大戰。」
▲從衛星偵照下,烏克蘭東部礦業小鎮蘇勒答爾(Soledar)被俄羅斯砲擊留下遍地彈坑。Maxar Technologies
這兩人都不是軍事專家,卻有幾分道理,但他們未能明白指出的是:科技化的現代戰爭,一切在於協同作戰。理想的現代化戰場是聯絡整齊的:地面部隊在通訊保持暢通的情況下,隨時可以請求空軍、砲兵、戰車的火力支援;而衛星和無人機協助確定敵軍的方位,再以飛彈和砲兵轟炸,對敵人造成有效而大量的損傷。
開戰之初,由於烏克蘭迅速引進北約組織(NATO)刺針(Stinger)肩射地對空飛彈,訓練不足的俄羅斯戰機和直昇機不敢貿然行動,俄羅斯隨即喪失空中優勢。少了空優,俄羅斯陸軍就只能以戰車還塞車的速度緩緩前進。
烏克蘭去年秋季幾場勝仗,靠的就是有效利用西方的通訊技術,搭配海馬式火箭在內的重武器。同時,烏軍採取小部隊機動作戰,也靠靈活運用高科技情報和通信。
但要打贏這場戰爭,烏克蘭需要結合一切現代化的協同作戰武器,因此才會堅持向西方要求更多火砲、愛國者飛彈在內的反飛彈系統,當然少不了還是戰車。
歐美允諾移交的各式戰車從運抵、訓練、編組成軍,到開往前線,仍需要時間。目前在烏東戰場會看到的,仍是舊式T-64、T-72、T-80,跟更新過的T-72、T-80以及T-90之間的對決。
坦克對決的場面雖像電影情節一般精彩,事實上卻很少出現,況且雙方奉行的都是同一套蘇聯時期的作戰準則。
依據這個經過實戰驗證的準則,戰車的角色是支援真正的決定性火力──砲兵。攻擊時,戰車在敵方陣線尋找間隙、分割孤立、再由砲兵來收拾。防禦時,鎮守的戰車鞏固工事,伺機發動反擊,為的也是製造砲兵打擊的機會。若循此準則,戰車不必對抗戰車。
因此在這種蘇式打法之下,帶給戰車最大殺傷力的是什麼?那當然就是火箭和迫擊砲在內的各式砲火了。
蘇式教戰準則也從車臣和阿富汗戰場教訓做了修正,結合戰車和靠裝步戰車迅速移動的步兵,如此步戰協同之下,戰車突破敵軍防線的同時,步兵可以肅清周遭可能伏擊戰車的反裝甲火箭手。
在烏克蘭戰場帶給俄軍戰車最大損失的,就是這種單兵操作的反裝甲飛彈∕火箭,但這種武器要能發揮效果,靠的不只是科技,而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驍勇善戰的反裝甲兵。要知道,一個反裝甲火箭兵要冒著自己位置被暴露的危險,需要多大勇氣?
步戰協同要能成功,也需要良好的聯兵訓練,以及能夠落實訓練和給養的指揮官。
接下來,現代化的西方戰車大對決,縱使不會刻意遭遇,也總會不期而遇。或許今年秋天,我們就會看到T-90對上豹二戰車或M1戰車的場景,或許給布雷德利給碰上,也未必能占有多少優勢。在資訊無遠弗屆的今天,我們總有機會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現代版的坦克大對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