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流行之前,中國每年農曆春節期間的旅行是地表上最繁忙的人類交通運輸。這些以鐵公路為主的旅客,多為從農村地區到城市討生活的移工。
根據C. Textor統計在2021年,中國至少有1億7千萬跨區域跨省移工,與另外1億2千萬區域內移工,合佔中國全體勞動近40%。過去的40年,充沛而廉價的各種生產要素,特別是勞動力,成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的重要因素,也造就中國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的長時期高經濟成長。
然而現今勞動力這項優勢能否持續,由中國各省域的經濟及勞動市場資料,我們或可一探中國長期的發展方向。
一省抵一國!如果廣東省是一個國家,經濟力比擬南韓
2021年中國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生產毛額高達17兆7千億美元,表一臚列中國經濟前15大行政區其國民生產毛額佔全國的比重。
僅以最重要的廣東(10.9%) 或江蘇 (10.1%)兩省之其中一省若是一獨立國家,其產值相當於世界第10大經濟體,如南韓、俄羅斯、或巴西其中任何一國 ,由此可想像任何政策或發展變化不僅對中國舉足輕重,也足以深刻的影響世界經濟。
表一 、中國重要行政區國民生產毛額佔全國的比重 (2021年)
由城市產生的商機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性不可小覷,表二列出中國前14高的人均國民生產毛額(GDP per capita)行政區與全國人均的倍數。不僅所有直轄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均高於全國平均,而且京、滬兩城為全國平均的兩倍以上,可謂中國經濟發展首善之區。河北加上鄰近的首都北京及天津兩市整體經濟,也僅略小於其上粵、蘇兩省。
上海為中國進出口最重要的樞紐,也是世界貨櫃吞吐量第一大港,大部分製造業的生產基地就位在其旁江蘇,以國民所得而言又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其推動經濟成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表二、 中國重要行政區人均國民生產毛額(GDP per capita)與全國平均的比例(2021年)
勞動力隱憂一:内卷累了!中國年輕世代選擇躺平
觀察表三中國城市地區調查失業率逐月的變化,顯示由勞動市場來看,推動經濟成長的動力漸呈疲軟。2022年9月,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高於8月的5.3%。
參考2020 年 3 月因COVID-19病毒流行的登記失業率升至 4.2%,若考慮調查失業率通常高於登記失業率約1.5% ,2022年3月到5月由於幾個大城遭到封城,則情況曾再度非常接近病毒大流行初期的情況。雖在2022 年第三季失業率為 5.4%,但顯比2021年同時期惡化 。
表三、中國城市地區調查失業率: 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
圖一顯示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由2020年第三季的高峰,至2021年之後逐漸有所改善。2022 年第一季後,中國國家統計局改變計算失業率的方法,由登記失業改為調查失業之後,顯示中國失業的真實情況可能更嚴重 。
2022年第3季(5.4%)較前3個月(5.8%)稍有改善,但比起同時期其他國家如美國(3.5%)及臺灣(3.6%)明顯偏高。中國由2020年後增高的失業率 ,似乎也是長期經濟成長放緩的訊號。
圖一、中國城鎮失業率: 2017年第三季至2022年第三季
值得注意的是,在16歲至24歲的求職者中,官方數據顯示失業率由2022上半年起持續維持高達19%。因嚴苛的封控禁令和隔離規定,加上許多主要由年輕人從事的行業(如網路科技、電子商業、教育事業等)遭到政府打壓以及對外經貿關係惡化,工作機會大減。
就業條件日益惡化,加上過度競爭(所謂的「内卷化」) ,導致消極悲觀情緒瀰漫,年輕族群間流行的「躺平文化」,可能會延續至整個世代。
勞動力隱憂二:城市移工取得戶口困難 影響勞力供給
中國的城市雖需要勞動力補充,但卻對外來人口採取或多或少的限制與阻擋,阻礙經濟的發展,形成社會政策出現與經濟政策的目標矛盾。
表四與表五列出外來移工最易及最難遷入戶口的主要城市,以及移工佔城市人口比例變化。戶口難度指數 (Hukou Difficulty Index) 是由 Paulson Institute 根據40個大城市中教育、社會安全、收入、財產等資料進行評比,分數越低表示取得該城市戶口的難度越高(100 = 完全自由)。
農民工戶口遷入相對較為友善的城市如長沙、南寧與銀川,其經濟規模較辦理戶口比較困難的城市為小。且除了濟南與南京外,其所在的省區經濟開發程度也較低。
表五顯示廣東省城市幾乎清一色最為嚴格,而主要一線城市如天津、上海與北京困難程度也不遑多讓。社會學者研究指出這種社會階級政策已產生人道危機、階級世襲和加深地域歧視。
表四、中國外來移工最易遷入戶口主要城市以及移工佔城市人口比例變化
表五、中國外來移工最難遷入戶口主要城市以及移工佔城市人口比例變化
對勞動供給另一項隱憂, 就是在主要城市移工取得戶口困難, 導致從2010年後移工佔城市人口比例大多停滯甚至下滑。
由2005年到2010年間, 大部分城市移工佔城市人口比例尚呈相當成長,但2010年之後隨各項清理所謂 「低端人口」 的政策實施, 加上由於移工子女在城市教育因戶口問題無法妥善解決,不僅降低留在城市工作意願,也讓其工作技能提升受限, 影響生產力改善。根據Paulson Institute資料,外地移工能夠取得北京或上海戶口的比例只有0.7%到0.8%,制度上對人口遷移限制可見一般。
勞動力隱憂三:廉價勞工不再 喪失競爭優勢
由於人均所得快速增加,中國在勞力成本的優勢漸失。表六臚列2022年全球主要國家大麥克堡 (Big Mac)指數。根據 2022 年 7 月的 資料,世界上物價最高都集中在高度發展的國家,其中瑞士( 6.71 美元)、挪威 (6.26)、瑞典(5.59) 高居榜首,在美國的成本為 5.15 美元,在歐元區則為 4.77 美元。
中國雖然只有3.56美元, 但比起鄰近的亞洲國家以及同為出口為主經濟體的競爭對手國家為高,甚至人均國民所得是中國3倍的日本,相同產品價格還低於中國20%;臺灣的人均國民所得是中國2.7倍,則比中國便宜了將近30%。
表六、 2022年全球大麥克堡 (Big Mac) 指數
雖然單一產品的價格,並不能完全代表整體的物價水準, 但這個指標顯示出似乎中國繼續靠相對其他國家低廉成本取得國際競爭力優勢,恐已難以為繼。
由於先前的清零政策造成物流困難以及成本攀升,2022上半年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一年前上漲1.7%,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攀升1%。第2季CPI 升2.3%,其中 4、5 月均攀升2.1%,6月加劇上揚為2.5%。
勞動力隱憂四:一胎化政策苦果 15年後面臨勞力衰退困境
再以勞動市場的供給而言,圖二顯示中國勞動力由改革開放後逐年上升,達2015年超過8億勞工的高峰,然此之後逐漸下降,2020年約為7億8400萬。近年來,由於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和參與勞動力市場的人口比例都在下降,這種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很可能持續。
中國的一胎化政策始自1970年代末期,直到2015年才廢止此規定,若退休制度沒有重大改變的前提下,在未來的15到20年 (2035 年到2040年) 中國勢必得要面對可就業的總人數大幅衰退的問題。
圖二、中國勞動力供給: 2000-2020年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總體經濟成長率由2011年的9.55%下滑到2019年的5.95% ,國際貨幣基金在2022年9月公布2022 年 GDP 成長率預測約為 3.2%,2023 年為 4.44%,分別較 2022 年 4 月的預測下修 1.2和 0.7 個百分點, 2024至2027年成長率也均在 4.5%到4.6%之間。
綜合上述中國人口成長已大幅下降,人口老化的問題造成人力成本上漲,勞動力此項中國經濟成長的競爭優勢應難再續。
作者簡介
邱萬鈞
美國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Boston, MA
孫智嫻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副教授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 Kaohsiung,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