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短短7天就有3萬人沒頭路!亞馬遜、麥當勞、高盛都裁員,為何這波失業潮高過金融海嘯?

短短7天就有3萬人沒頭路!亞馬遜、麥當勞、高盛都裁員,為何這波失業潮高過金融海嘯?

林信男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

2023-01-10 15:38

2020到2021年,受惠於新冠肺炎疫情,帶動遠距辦公、線上購物等需求,包括亞馬遜、Facebook母公司Meta在內的多家美國科技巨擘,無論營收、獲利、股價,都扶搖直上。

然而,進入2022年之後,先前風光猶如一場夢,前述科技業者,接連宣布大規模裁員,今年甚至連麥當勞、高盛也計畫跟進。

科技產業裁員統計網站layoffs.fyi數據顯示,2022年,共有超過1000家科技公司實施裁員,累計逾15萬4000名員工被解雇,而這個數字,已超過金融海嘯期間的科技業失業人數(2008、2009兩年共計13萬人左右)

 

2023年,不只科技業,包括麥當勞、華爾街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都傳出裁員消息;整體來看,今年首周短短7天內,全球已有約3萬人遭解聘,且短期內這波裁員潮,恐怕還會持續下去。

 

令人好奇的是,為何不同業態的公司,都在2022、2023年陸續祭出裁員計畫?難道這些產業都在同一時間,遭遇經營瓶頸?

 

防疫措施鬆綁 疫情期間科技需求迅速退燒

 

先談科技業,在疫情大流行初期,遠距辦公、視訊會議、網路購物需求激增的情況下,相關產業都迎來爆發性成長,帶動業務擴增和人員招聘;然而,當疫情逐漸受控,防疫措施鬆綁,人們逐漸回歸「疫前日常」後,先前擴大招募的人力,頓時成了沉重的成本負擔,讓大規模裁員被視為「成本管控」的優先措施。

 

不過對加拿大來說,美國科技業的裁員潮,或許意味著「人才回流」的契機。長期以來,加拿大和美國,始終存在著科技人才的競爭關係,對多數有意投身科技業的求職者而言,矽谷的吸引力遠勝加拿大;然而,當前矽谷的裁員潮卻可能讓這批失業者,成為加拿大科技圈積極延攬的人才。

 

溫哥華科技產業推廣機構Frontier Collective共同創辦人布爾加(Dan Burgar)直言,加州、西雅圖、德州等地每減少1個職缺,「加拿大人就有機會回來,人才可望在此匯聚。我們將會看到新創公司,挖來一些這樣的人才。」

 

綜上所述,科技業的裁員潮似乎和疫情趨勢,有一定程度的連動關係,而後續的「人才遷徙」,也可能使美國、加拿大,甚至其他國家的科技產業、新創領域,發生新的變化。

 

Fed「暴力升息」打通膨 經濟衰退烏雲籠罩各產業

 

那麼,服務業、金融業的裁員潮,又是怎麼回事?

 

1月6日,麥當勞執行長坎普斯基(Chris Kempczinski)透過內部信,宣布將在大規模重組過程中進行裁員,但並未透露具體裁員人數;另一方面,據外媒報導,高盛日前也傳出,將在本周裁員3200人的消息。

 

整體而言,無論科技、服務或金融等各行各業,現階段都面臨同一個棘手問題:經濟衰退。

 

為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膨,美國聯準會(Fed)自今年3月開始,啟動升息循環,藉由「暴力升息」手段,盼使通膨受控,但此舉卻也帶來利率攀升、企業減少借貸投資,以及經濟面臨衰退隱憂等「副作用」。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首席美國經濟學家費羅利(Michael Feroli)預期,Fed對通膨的壓制,將慢慢「滲透」到就業市場,並於2023年底前,引發經濟衰退。

 

在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企業勢必得多保留一些現金部位,並執行嚴格的成本控制;這時,減少借貸、遇缺不補,甚至精簡人力,就成了企業經營者必然的選擇。

 

正如亞馬遜執行長安迪.賈西(Andy Jassy)所言,公司之所以要大幅削減成本,主要肇因於「經濟情勢的不確定性,以及過去幾年的大規模招聘。」

 

倘若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可預期的是,由美國大型科技業開始「引燃」的裁員潮,可能無法在短期內告終,當爆發性業績成長告一段落,在前方等待企業的,恐是一場充滿不確定性的景氣寒冬。

延伸閱讀

金兔年台股不好做…5檔「抗震潛力股」出列!算股達人不藏私給4重點:這訊號出現買進更穩
金兔年台股不好做…5檔「抗震潛力股」出列!算股達人不藏私給4重點:這訊號出現買進更穩

2023-01-25

麥當勞銷售額逆勢成長,為何打算祭出裁員計畫?執行長「一句話」藏玄機
麥當勞銷售額逆勢成長,為何打算祭出裁員計畫?執行長「一句話」藏玄機

2023-01-09

阿凡達、阿丸達傻傻分不清楚?這公司25年來專拍惡搞電影,竟打造出營收翻倍的B級片帝國
阿凡達、阿丸達傻傻分不清楚?這公司25年來專拍惡搞電影,竟打造出營收翻倍的B級片帝國

2023-01-03

傳鴻海曾接觸日本經產省,提出前所未見的日產「轉骨大方案」,但日方顧忌外資併購汽車大廠及中國因素,態度偏保守
傳鴻海曾接觸日本經產省,提出前所未見的日產「轉骨大方案」,但日方顧忌外資併購汽車大廠及中國因素,態度偏保守

2024-12-20

台股年終行情6大利多啟動,農曆年前戰前高2萬4?台積電、廣達、鴻海…外資點16檔可布局
台股年終行情6大利多啟動,農曆年前戰前高2萬4?台積電、廣達、鴻海…外資點16檔可布局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