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放棄對「動態清零」的堅持,鬆綁防疫措施,導致染疫人數大幅攀升,醫療體系壓力暴增;但,在官方數據不夠透明的情況下,外界難以一窺中國疫情全貌,也讓該國2023年經濟前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根據英國醫療資訊分析公司Airfinity推估,去年12月,中國平均每日確診人數,恐超過100萬、染疫病歿者約5000人,且之後將出現2波疫情高峰,第1波落在今年1月,第2波會出現在3月初,屆時,每日確診病例,將分別增至370萬和420萬左右。
▲Airfinity對中國疫情趨勢的推估結果。(圖片來源:Airfinity官網)
官方疫情數據難取信於民 消費者瘋搶藥品、偏方
相對於西方研究機構估計值,中國官方數據,明顯「樂觀」許多。例如,2022年12月第3周,官方統計染疫人數為1800人,病歿案例僅7例;12月累計染疫病歿者,「只有13人」。
但,中國官方疫情數據,顯然無法取信於民,自防疫措施鬆綁以來,由於醫療體系難以因應暴增的確診者,民眾開始大量搶購藥品,甚至謠傳可當作偏方的黃桃罐頭,都被一掃而空,業者只能一再澄清,強調黃桃罐頭不具療效,消費者不要盲目跟風。
基於對變種病毒的擔憂,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公開呼籲,為進行風險評估,希望中國能公布當地疫情、住院人數等詳細資訊。
3大因素衝擊 中國2023經濟前景變數增
另一方面,疫情擴散也讓中國2023年經濟前景,出現更多變數。根據CNN報導分析,前述觀點,主要立基於以下3個觀察。
首先,防疫鬆綁來得太突然,民眾措手不及、毫無準備,導致感染人數激增,首當其衝的,就是企業、工廠運作,經營者只能被迫關廠或減產;另,即使餐廳、商店開門營業,也沒太多顧客願意冒著染疫風險,走出家門消費。
其次,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近3成的房地產,表現極為疲弱,去年1至11月,房地產銷售額累計下滑26%,投資規模減少9.8%,勢必影響經濟成長。
最後,2023年全球景氣趨緩,將對中國出口造成衝擊。近期,占中國GDP約5分之1、提供1.8億個就業機會的外貿產業,已開始面臨逆風,以去年11月為例,中國出境貨運量年減8.7%,創2020年2月以來最差表現。
受益於「與病毒共存」 部分製藥、殯葬業股價大漲
整體而言,短期內,中國經濟將面臨許多挑戰;不過,從「動態清零」轉向「與病毒共存」的過程中,卻也出現一些受惠產業,像是生產退燒藥布洛芬(Ibuprofen)原料藥的新華製藥,其H股於去年12月中旬,在短短5天內,股價大漲60%。
此外,有中國「殯葬第一股」之稱的福壽園國際集團H股,自去年11月至12月中旬,股價累計漲逾5成。
然而,撇開這些受惠產業不談,中國整體經濟情勢,正持續承壓,預期會「亂」上好一陣子,正如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所述,「與病毒共存,恐較許多人想像中更困難」,迫在眉睫的全球景氣衰退意味著,中國經濟可能會在未來幾個季度,進一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