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放開後,今年聖誕節特別冷清。我在上海的聖誕夜及聖誕節時,出去外面逛逛,看到的景象是和今年5月底上海封城情況類似。路上沒什麼人,主要是幾個快遞小哥在忙碌著送東西,和當時封城不同的是,商家店面大部分是開著的,只是沒什麼人。
為何大家都不出來呢?按照城市資料庫統計顯示,聖誕夜前夜12月23日是上海感染新增人數最高峰,光上海新增感染人數高達106萬人,很多人都被感染,沒被感染的也不敢出來,所以暫時沒人在外面。
但是和封城不同的是,除了部分醫療用品、藥品缺貨外,居民在家叫外賣及外送並沒有太大問題,所以商店還開著,主要接外賣生意。
是不是中國經濟還不行?
中國經濟後續應該逐步樂觀。從聖誕節後開始,第一批陽康的人,開始要上班,也就是將從上周很低的到崗率,開始慢慢恢復,我們正在經歷中國疫情放開後,開始逐步恢復正常化的過程。
觀察數據統計預測結果,這輪疫情感染北京及深圳預計會在2023年1月中旬結束,上海及廣州疫情結束日會在1月底,大部分城市都是在2023年春節過年期間結束。
所以,中國經濟在2023年過年期間就會恢復正常狀態,人民終於能夠正常工作生活及遊玩,再搭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關提升經濟增長的安排,相信會帶動經濟進一步的復甦,對2023年的股市也會有提升作用。
改變對疫情放開影響的認知:放下焦慮
近期和同業及客戶交流的感受是,許多人還是比較悲觀,認為疫情放開的影響時間會比較長,擔心二次感染,經濟不景氣時間還要持續到2023年上半年,許多人還是很焦慮,我認為應該放下焦慮。
關於大家擔心的二次感染,應該用數據說話,以義大利費拉拉大學今年7月底發佈的報告為例,研究者收集了來自亞洲、歐洲、北美洲等數個國家91項研究數據,時間跨度為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包含1500萬名參與者數據。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率在逐漸提高,早期毒株Alpha的二次感染為0.57%,Delta的二次感染增加至1.25%,而Omicron的二次感染率是Alpha的5.8倍,達到3.31%。但即使這樣,也有約95%以上的民眾不會二次感染。
新的一年,該怎麼投資?
過去三年公募基金規模的增長得益於資管新規落地後,由於非標業務的快速壓降,居民過度擴張風險預算而進入資本市場,負債端對於權益類資產的配置規模超預期提升,看到的結果是公募基金規模大幅增加,持續強化公募基金看好的行業,這也是2019年及2020年公募基金大幅跑贏滬深300的主要原因。
2021年後隨著銀行淨值化改造完成,居民風險預算回歸正常區間,透支效應會在未來後資管新規時代逐步兌現,權益類資產擴張速度開始放緩。
2022年權益市場下跌,使得居民之前超額擴展的風險預算在收縮,2022年風險偏好低的客戶在「固收+」的產品先收縮,等2023年權益市場反彈,這些超額配置的權益部位,會有被動贖回的壓力。2023年因為經濟開始復甦,權益市場整體會比2022年好,但是反彈有賣壓,整體可能是震盪向上的市場格局。
「指數增強基金」可能是未來賺錢勝率高的品種
基於前面的推論,在2023年應該要避開之前公募基金大幅超配的行業,因為這些行業在反彈的過程中一直有賣壓,2023年權益市場的行業配置是不容易的,應該尋找符合經濟復甦、長期轉型的方向,未來盈利成長性較確定且公募基金持倉還低配的行業或個股。
由於2023年權益市場是震盪向上有正收益,但是行業或者個股的股價持續性動量都不如以往牛市時期,所以選擇主動基金的難度提升,配置策略應該選擇量化指數增強基金(以滬深300、中證500等指數為基準,利用量化方式進行收益增強,同時獲得市場收益及超額收益的資產組合策略基金),比選主動基金的勝率更高。
量化指數增強基金可以確定拿到市場Beta收益,加上量化基金通過較高頻的交易策略取得交易性收益,可以取得市場超額收益,所以投資量化指數增強基金的確定性更強,是2023年權益市場賺錢勝率高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