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民盟主席默茨可能高舉與川普相呼應的「讓歐洲再次偉大」大旗,重新奪回德國總理大位。(圖/Getty)
默茨打擊非法移民、反性平
政治主張與川普呼應
值得台灣高度關注的是,有極高機率成為下一任德國總理的默茨,許多政治主張都與川普相互呼應,他主張要收緊德國邊境管制,大幅縮減以政治庇護為理由進入德國的移民人數,即使違反國際公約也在所不惜;他也採取與傳統德國主流媒體對立的手段,大量使用X (前推特)平台抨擊非法移民;他與川普類似,站在保守基督教教義的右派立場,反對性別平權等左派的主張;他也高聲駁斥過於理想化的環保主義,旗幟鮮明地支持企業與資本市場的發展。
默茨與川普唯一的重大歧異,就是德國仍然積極站在捍衛烏克蘭主權的立場,支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曾經長期領導基民盟的梅克爾,執政時間與川普重疊,兩人幾乎不能溝通的對立情緒全球皆知,但是默茨卻沒有梅克爾的心結。
默茨採取務實的政治立場,他在二○二○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多次批評川普,但是在二四年這次美國總統大選,默茨顯然及早預測、並且樂見川普當選,他不只高舉與川普類似的「讓歐洲再次偉大」(Make Europe Great Again)的標語,也對媒體說:「我可以跟川普融洽相處。」
默茨今年六十九歲,出身於德國北萊茵-西發利亞邦,默茨早年擔任過法官,從政後是基督教民主聯盟的核心成員,在梅克爾執政之前,基民盟為在野黨時,他就曾經擔任過基民盟國會聯盟的主席,與德國、美國商界關係良好,出版著作的書名是《強化資本主義》(Mehr Kapitalismus Wagen),還曾經代表德國政府出任貝萊德基金監事會主席長達四年。
蕭茲寡言冷調
與川普恰好是極端對照
德國政治家言行謹慎,現任總理蕭茲更以寡言著稱,他的領導風格與川普剛好是兩個極端對照,德國媒體以「機器人」來形容蕭茲面無表情、不露情緒、堪稱無趣的公眾形象。蕭茲常說,政治領袖絕對不是戰場上那種高喊「我帶頭攻堅、大家跟著我向前衝刺」就能解決問題,他堅持的領導風格是穩穩地掌控方向盤,當內閣同事意見分歧時,能夠靈活地找到解決方案。
蕭茲在二一年十二月組成所謂的「紅綠燈聯盟」,他自己的社會民主黨(代表色是紅色)雖然取得聯邦國會最多席次,但是不足以過半,必須加上政治路線也偏左的長期盟友綠黨(綠色),以及意識形態迥異、堅持財政紀律、反對大量社會福利補貼、親商的右派政黨自由民主黨(代表色黃色),才組成國會席次過半的三黨聯合政府。
三個政治主張迥異的政黨組成聯合政府,蕭茲的「紅綠燈聯盟」一起步就被各界唱衰,但是他領導這個拼裝車卻從未口出惡言,而是謹慎低調地一次又一次解決三個政黨的歧異。
但是,十一月六日宣布開除自由民主黨籍的林德納,蕭茲卻極為反常地使用了「自私」、「不負責任」、「只考慮自己黨內的短期利益」等字眼,一次徹底宣洩忍耐了近三年的怒氣。
導致蕭茲翻臉的導火線,是二五年的財政預算,一貫主張財政紀律的自由民主黨與林德納,堅決反對蕭茲與綠黨主張的一七○億歐元赤字預算,蕭茲規畫的重大政策,例如因烏克蘭戰爭對基輔的財政和軍備援助、對難民的照顧、強化聯邦國防軍,還有一長串的社會福利支出及綠黨最在意的淨零排放計畫,都因為林德納的反對而寸步難行;更糟的是,德國經濟已經持續兩年負增長,實質上需要財政擴張來刺激經濟。

蕭茲曾完成不可能任務
快速清理內部親俄派
蕭茲公開批評林德納「經常採取狹隘的黨派政治策略,辜負我對他的信任。」寧願執政聯盟崩潰,也不願忍耐自由民主黨用關鍵少數的籌碼進行政治勒索。
實際上,過去三年蕭茲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他在二一年底組成政府,隔年二月俄羅斯總統普丁就大軍攻入烏克蘭,當時德國還有一大票與普丁密切往來的親俄派,最著名的就是蕭茲的社民黨大前輩、帶領兩德統一後實質整合、地位崇隆的前總理施羅德。
開著拼裝車聯盟的蕭茲,不僅快速清理德國內部的親俄派,與歐盟、美國拜登政府聯手制定斷絕俄羅斯能源、對俄進行嚴厲金融制裁,成功化解德國與歐洲油價、電價暴漲的危機,並以驚人的力度推動淨零排放的環保政策,將德國的再生能源占比拉高到六○%,大幅增加對農民與弱勢族群的補貼,還一口氣蓋了數百萬戶社會住宅來抑制房價飆漲的泡沫。
此外,蕭茲成功制定德國的「半導體戰略」,邀請台積電到德勒斯登設廠,還與英特爾簽約興建金額高達三百億歐元的先進半導體廠。如果不是英特爾今年因為財務危機被迫停止德國廠的投資計畫,蕭茲在追趕半導體產業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
蕭茲「紅綠燈聯盟」這部政治拼裝車面臨的政治危機,任何一項如果發生在台灣,都足以造成動搖國本的風暴,但是「機器人蕭茲」卻以驚人的意志逐一化解風暴,蕭茲與德國政治人物的專業與能量,的確值得敬重。

極右派另類選擇黨在原東德地區獲得大量選民支持,甚至成為地方議會得票最高的政黨,在即將來臨的德國聯邦國會改選中,另類選擇黨是否取得關鍵少數的政治籌碼,將是德國政治安定的重大挑戰。(圖/Getty)
極右派政黨聲勢漲
政治版圖牽動台積德國廠
執政聯盟崩解後,即將進行的國會改選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就是極右派的另類選擇黨(AfD)在德東地區聲勢不斷上漲。今年九月的地方選舉,另類選擇黨在薩克森自由邦、圖林根邦都獲得超過三成的選票,在圖林根的八十八個議會席次中,更一舉獲得三十二席成為最大黨。
薩克森邦緊鄰捷克,是德國工業重鎮,台積電的德國廠就設在薩克森首府德勒斯登。極端右派的崛起目前並未威脅台積電半導體廠,但是政治版圖的變動,的確也是台積電必須密切掌握的變數。
然而,另類選擇黨醜聞頻發,除了主要領導人爆發違法收受普丁政治獻金(透過白手套經由奧地利收取俄國資金)、辦公室主任竟然是中國間諜等,事證歷歷的結果,德國各主要政黨都表明「不與另類選擇黨合組政府」的立場,因此即使在德東地區選舉有所斬獲,仍然無法組成執政權。
但極端的另類選擇黨,在兩德合併超過二十年後,竟能在原屬東德的幾個邦,吸引愈來愈多的選民支持,全國民調的支持度也緊追在蕭茲的社民黨之後,凸顯德東與德西政治裂痕日益擴大的困境,是德國政治領袖必須高度正視的挑戰。
儘管蕭茲的聯合政府崩潰在即,不過德國解散國會的權力在總理手上,蕭茲仍然試圖藉由政策合作,與基民盟等政黨在年底之前通過幾個關鍵法案,試圖延到明年元月,再解散國會;然而默茨不買單,主張提早解散國會,加速改選進程。預料德國最晚在明年三月、最快可能在元月,就將面臨全面改選。
美國川普的全面執政、日本石破茂政府也將帶領日本進入後安倍時代,加上德國的政黨輪替,我們面對一個充滿不確定性、難以掌控的新局;但是仔細思考各國政局的變動,不被過往的秩序所拘束,甚至掌握機先預先布局,反而存在值得高度期待的機會。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 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