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年,在通膨與衰退的雙風暴下,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將經歷不同型態的「試煉」,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乃至台灣,都有各自的難題與挑戰要面對。
但,在充滿考驗的「試煉之年」中,仍不乏一絲轉機。
如果這些轉機成就的條件能夠達成,2023年相對滯悶的全球經濟,或有望提前迎來曙光。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必須將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以應對更長期的通膨……;而這會讓『軟著陸』的空間縮小!」美東時間12月14日,在結束了2022年最後一場利率決策會議後,聯準會主席鮑爾如此公開表示。
所謂「軟著陸」的空間縮小,代表著在即將到來的2023年,美國有更大的可能性,面臨經濟衰退。14日美股收盤,道瓊、標普、那斯達克紛紛下挫,主要指數全線盡墨。
市場的憂慮,部分來自於同一時間,聯準會將2023年的「失業率」預測,從11月的3.7%,一口氣大幅上調至4.6%。「如此高的失業率,一般都會伴隨著經濟衰退。」曾準確預測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現任瑞士信貸私人銀行亞太區副主席的陶冬,在其私人部落格中這麼寫到。
「可以說,聯準會對經濟前景的擔憂,遠比他們願意承認的還要更多,這無疑為近期的熊市反彈,敲了一記喪鐘。」Principal Asset Management首席全球策略師沙赫 (Seema Shah)如是評論。
陶冬與沙赫的悲觀,相當程度反映了金融市場對來年全球經濟的預期。
在十二月中的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後,主席鮑爾坦言美國「軟著陸」的空間已縮小,加劇市場擔憂美國恐在來年步入經濟衰退。(圖/Getty)
衰退烏雲籠罩
「明年迎40年來最疲軟一年」
時間先回到11月,當月中,知名外資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以下簡稱大摩)發布2023年經濟展望報告,報告的標題為「黎明前更加黑暗」(Even Darker Before the Dawn),報告開頭就直白寫到:「全球經濟正快速放緩,我們正站在衰退的邊緣。」
不只大摩如此定調,英國老牌券商巴克萊亦在近期展望報告中指出,「明年,將是全球經濟近四十年來最為疲軟的年度之一。」
有多疲軟?巴克萊給出的數字是:GDP(國內生產毛額)僅成長1.7%,遠低於巴克萊對2022年預測的3.2%。至於另一指標外資高盛證券,亦認為明年全球GDP將僅成長1.8%,顯著低於其今年預測值的2.9%。
「展望2023,全球將從『通脹主題』,轉向『衰退主題』。」陶冬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如此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