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20日開幕以來,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便緊緊攫住全球目光,除了豪砸近2300億美元,創下「史上最貴世足賽」紀錄等話題外,主辦國卡達,這次還達成了一項,許多球迷可能完全沒注意到的艱鉅任務:讓所有賽場、各國球員,以及上百萬觀光客,有足夠的水可用。
絕大多數國土都是沙漠、境內無河流的卡達,是公認水資源極為吃緊的國家之一。由世界銀行(World Bank)資料可得知,從1901至2021年,卡達年均降雨量,約71.3毫米,相較之下,台灣歷年平均降雨量,則為2507毫米(水利署統計:1949至2020年),換算下來,卡達年均降雨量,僅約台灣的2.8%左右。
▲卡達年均降雨量。(圖:翻攝自TRADING ECONOMICS官網)
舉辦世足賽,得用多少水?以本屆世界盃為例,光是盧塞爾體育場(Lusail Stadium)的草皮,從開賽迄今,累計已澆灌近300噸的水。
卡達世足8場館草皮 平均每日須灑水1萬公升
為了維護球場草皮,卡達各場館(包括盧塞爾在內,共計8座體育場),以及許多訓練場,平均每天都要噴灑1萬公升的水;除此之外,卡達還要有本事因應各國球隊、上百萬觀光客(估計總用水量將增加10%),賽期間的用水。
「如果只倚賴天然水資源,卡達(人口)大概只會剩下1萬4000人,連世足賽場館的4分之1都坐不滿(盧塞爾體育場容納量逾8萬)。」卡達大學海洋科學系副教授本哈馬杜(Radhouan Ben-Hamadou)說。
▲2022卡達世界盃,共計吸引上百萬觀光客湧入。
總人口超過290萬的卡達,究竟是如何克服沙漠氣候,讓居民獲得充足用水,甚至還能舉辦世界盃?英國環境、漁業暨水產養殖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勒奎斯尼(Will Le Quesne)指出,「(卡達的水資源)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海水淡化,幾乎可供當地100%的家庭使用。」
靠海水淡化廠支應卡達居民用水,並不輕鬆,因為卡達家庭每日用水量,平均高達430公升,是全球生活用水量的「前段班」國家之一。
海水淡化耗能、不利節能減碳 卡達積極開發太陽能
即使卡達成功地靠海水淡化廠,供給人民及本屆世界盃所需用水;但,值得注意的是,海水淡化廠的運作過程,採用大量碳氫化合物燃料(Hydrocarbon Fuel),極為耗能,對卡達的減碳目標而言,顯然不是件好事。
卡達宣稱,其減碳目標為,「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即使難度頗高,但卡達已開始執行相關政策,像是透過太陽能發電,進行海水淡化,想方設法讓更新、更節能的海水淡化廠上線運作,持續朝達標方向邁進。
對於卡達力推新型海水淡化廠,盼達成減碳目標一事,本哈馬杜樂觀地認為,卡達一定能夠克服難關,「畢竟,沒有水,就無法生存。」
據傳,2022世界盃,只是卡達未來承辦國際級體育賽事的「跳板」,卡達放眼的目標,可能是申辦2036年奧運。可以預期的是,若卡達真的成為主辦國,屆時,除了水資源外,勢必還會面臨更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