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十年以來,全球各大藥廠的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發,成效有限,多以失敗收場;
二○二二年底,日本、美國藥廠合作研發的「Lecanemab」,雖有副作用,在治療失智領域已是一大突破。
讓中老年人聞之色變、被稱為「二十一世紀黑死病」的失智症(以阿茲海默症為最大宗),終於有新藥了!
阿茲海默症無疑是醫學與藥廠投入最多的資源、至今卻仍然束手無策的疾病,特別是在人口老化的大趨勢下,「失智海嘯」令所有中老年人感到恐懼,而且失智症者從發病到死亡耗時數年,甚至十數年,成為拖垮家庭的夢魘。
更可怕的是,罹患失智症的老人比率極高,台灣內政部在二○二一年底的統計,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人數突破三十萬人,占所有老人比率約七・六四%,也就是「每十三位老人就有一人失智」,若再加上七十萬名「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比例更高達四分之一。
進一步分析內政部的統計資料,六十五至六十九歲的老人失智比率約為三.四%,七十五至七十九歲倍增到七.一九%(十四人有一人失智),八十五歲到八十九歲則有二一・九二%(四.六人有一人失智),九十歲以上則有高達三六・八八%(二・七人有一人),等於每年長五歲就增加一倍。
傳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諺語,在二十一世紀卻變成父母失智的集體恐懼。
新藥減緩27%認知退化
預計23年獲准上市
過去三十年,全球各大藥廠展開史詩級的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發競賽,耗盡最頂尖的生醫專家數十年的青春,累計燒掉超過六千億美元的研發費用,耗用的資源遠遠超過人類登陸月球。
然而,投注巨大的資源對抗阿茲海默症向來一事無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累計僅批准過六種阿茲海默症新藥,而且多數成效有限,甚至以失敗告終。
人類面對失智症的挫敗,似乎在二二年底出現了新曙光。率先衝出的是「Lecanemab」(尚無中文藥名,暫譯「立肯單株抗體」),三期臨床試驗成果顯示有「延緩退化二七%」的效果;主導研發的日本衛采製藥(Eisai),將在美國、日本、歐洲同步提出附條件的上市申請,美國FDA可能在不到一個月後的二三年一月六日,做出上市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