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城防疫「封過頭」,不僅嚴重衝擊經濟,還引發「白紙革命」,在民眾紛紛走上街頭,透過抗議行動,表達對防疫措施的不滿後,包括北京、深圳等地,近日都已鬆綁部分防疫規範。
一名來自湖北的退休銀行員,在接受外媒採訪時直言,我反對這種讓人們無法工作、摧毀經濟的動態清零政策,「為什麼我們不能用人道、科學的方式管控疫情,讓我們自由地生活?我只是想活在一個正常的社會。」
「白紙革命」成為中國年輕世代,對防疫政策表達不滿的管道。就讀北京清華大學、參與「白紙革命」的學生向《金融時報》表示,封城使經濟停滯不前,「我家的經濟狀況也惡化了,父母恐怕無法負擔我出國留學的費用,防疫政策影響了我未來的選擇。」
許多「白紙革命」參與者認為,動態清零奪走了他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年輕人失去就業、受教育和旅行的機會,不得不延遲或取消某些生涯規劃,甚至被迫和家人分隔兩地。
人行降準支撐經濟 釋放長期資金人民幣5千億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指出,動態清零導致中國經濟面臨下行風險。根據IMF預估,2022年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為3.2%,遠不及官方目標5.5%。
為了支撐前景堪慮的經濟,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上周宣布,將自12月5日起,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碼(0.25個百分點),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人民幣5000億元。
實施近3年的嚴格封控,已重創中國經濟,即使人行祭出降準,以下3大問題,可能也無法在短期內解決。
一、青年失業率竄升 成「白紙革命」另一條導火線
在封城防疫影響下,中國青年失業率(16到24歲)快速攀升,並於今年7月來到19.9%,不僅創下新高,也遠高於整體失業率5.4%。雖然8至10月略有下降,但仍維持在17.9%的高檔區。
「白紙革命」參與者中,有許多符合上述年齡層的年輕人,他們基於對自由的嚮往,以及職涯前景的不確定性,決定走上街頭,表達心聲。
麥格理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分析,在勞動市場上,年輕人是最脆弱的,因為他們多半缺乏工作經驗。
此外,受疫情影響甚鉅的服務業,正是能夠大量雇用年輕人的產業,而這些工作機會的喪失,也讓年輕世代,感到更加徬徨。
二、防疫成本持續增加 恐拖垮地方財政
為了貫徹動態清零政策,地方政府屢屢執行大規模篩檢、隔離、封城,已對其財政,造成極大負擔。
CNN引述中國財政部數據,稱今年1至10月,中國地方政府支出,較收入高出人民幣11.8兆元,等於藉由大量舉債,維持政務運作。
地方政府債務不斷膨脹,已對政府刺激經濟、穩定就業,以及擴大公共福利等方面,構成直接威脅。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經濟學家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分析,中國地方政府為執行動態清零,承受巨大壓力,假設繼續維持封城、大規模篩檢等政策,「金融穩定風險將隨之增加」。
三、動態清零達臨界點 動搖外界對中國供應鏈的信心
北京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推估,北京當局將於明年3月,逐步鬆綁防疫限制;但,動態清零政策,已開始影響外界對中國供應鏈穩定性的信心。
過去,人們普遍覺得,中國供應鏈相對穩定、有保障;然而,當前情況卻是,許多國家開始考慮,要在國內或中國以外的地區,另行建立供應鏈。在李稻葵看來,中國的動態清零,已來到臨界點。
「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對這項政策(動態清零)感到不滿。」李稻葵以戰爭為例強調,當敵人出現變化,你也必須改變戰術,「因此,我樂觀地認為,防疫政策將出現重大、漸進、務實的改變」;屆時,包括經濟、民怨等問題,都可望逐漸獲得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