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損!聽起來真好。誰不想停止虧損?一了百了!遺憾的是,停損不能保證你不虧損。你停損了,還是可能虧錢的,而且可能虧大錢。
停損也可能令你賺不到未來的盈利,甚至付出更多交易費用,導致你必須納稅,令你比按兵不動少賺許多錢。將停損改稱「止盈」(stop-gains),其實更準確。長期及平均而言,我們不難證明停損其實害人虧錢。
停損的原理
停損是一種機械式操作方法,例如你向你的經紀商下一張停損單,在價格跌至某一水準時,自動賣出一檔個股(或債券、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共同基金,以至股價指數期貨)。停損點是你隨意選定的。人們通常選擇整數,如「比買入價低15%」,又或者是低10%或20%,這沒什麼道理可言,因為人們就是喜歡整數。他們其實可以選13.46%或17.11%,但沒有人這麼做。當股價跌至停損點時,股票就會被賣掉。不必怕價格暴跌80%,也不會有災難。
聽起來很好,對吧?只是,停損其實無法真正幫助投資人停損。如果平均而言,停損是一種賺大錢的操作方式,每一個專業基金經理人皆會這樣做,但這麼做的經理人很少。據我所知,績效長期優異的大牌基金經理人,沒有一位是經常使用停損這種操作方式的,連偶爾使用都沒有。
停損行不通,因為股價並不是序列相關的(seriallycorrelated);也就是說,股價走勢本身並不預示未來的走勢。昨天的走勢,完全不影響今天或明天的走勢。人們喜歡停損,是因為認為股價一旦出現某個水準的跌幅(7%、10%、15%、17.11%,隨便什麼幅度),就很可能繼續跌下去。錯!請好好想想:如果股價走勢真的決定隨後的走勢,你只需要買進已顯著上漲的個股,就能穩賺不賠。但你不用想也知道,這顯然行不通。一檔個股價格大幅上漲之後,有時繼續上漲,有時下跌,有時橫向盤整。你知道這是事實。那麼,為什麼換成股價下跌,人們就糊塗了呢?
市場上的確有一派人相信「動能投資法」(momentuminvesting),他們相信股價走勢能預示未來走勢(但大量學術研究顯示事實並非如此)。動能投資派買進上漲股,賣掉下跌股。他們分析圖形,希望找到某些型態。但是,動能投資派的平均績效並不比其他投資派別優秀。事實上,他們多數表現較差。你能找出五個動能投資派傳奇人物嗎?一個也找不到吧!
隨意的停損點
如果你不聽我的建議,也不信基金業的標準提示:「歷史績效並不預示未來的報酬率」,執意要做停損,那麼你將如何設定停損點?你設定的原因何在?假設你選擇比買入價低20%為停損點,只因為你喜歡20這數字(這理由其實不比其他理由差),那麼待股價跌至你的停損點,繼續下跌或止跌回升的機率基本上是一半一半。因此,你的停損操作就像是靠拋錢幣做決定,這顯然是不明智的(見下頁圖12.1)。
例如,假設你的股票跌了20%,觸發你的停損單開始執行,你因此賣掉該個股。但其實該個股只是緊隨大盤向下修正而已,並不是該股本身有問題—這種跌勢完全沒問題!結果你在相對低位賣掉股票,付出手續費,然後手持現金,而股市隨後快速反彈。你很有可能來不及重新進場,而賣掉的個股及大盤就已大漲,結果你買在高位、賣在低點。哎呀,這種事常發生。
又或者是,你的股票下跌,是因為該股傳出一些壞消息。你賣掉股票,手持現金,然後該買什麼呢?你能保證自己買進的股票一定漲嗎?假設你買了另外一檔個股,同樣設定20%停損。然後該股下挫,又觸發停損單執行。你可以一直玩這遊戲,每次跌20%就停損,最後你會輸掉全部的錢。停損不能擔保你接下來買進的股票將上漲。
也有可能是,你停損賣出的個股止跌回升,接下來一年大漲80%,而你卻錯過了!你賣在相對低點,付了兩次手續費,然後錯過大漲。或許你當初告訴自己,一旦問題過去,你將買回原本持有的股票,但我認為這想法不切實際。如果你是藉由停損單自動賣出,你將仰賴哪些基本面因素去決定何時買進?
讓我們再換個方式以說明問題。假設你以每股50元的價格買進XYZ個股,然後該股大漲至100元。然後你的朋友鮑勃買進該股,結果它跌至80元,也就是跌20%。你和他都應該賣掉手上的股票嗎?還是只有成本較低的你該賣?還是只有鮑勃該賣?
停損操作唯一確定的事,是增加你的交易成本(這無疑是某些券商致力推廣這種操作的原因)。沒有證據顯示停損是較佳操作方式,它們不過是神經兮兮的投資人的安全毯。只是,安全毯是無害的,而停損卻像有毒的奶嘴。還是忘了這種操作方式吧。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華爾街傳奇基金經理人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