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新聞轉播暫告段落,螢幕上,開始播放卡達航空廣告,耳畔響起的,是皇后樂團(Queen)經典名曲《We Will Rock You》,讓電視機前的觀眾,瞬間被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氛圍環繞。
這場4年1度的體壇盛事,已於卡達時間11月20日正式登場,除了球迷們對戰況的關注外,主辦國卡達豪砸近2300億美元,創下「史上最貴世足賽」紀錄,也引發熱烈討論。
雖然,作為世足賽主辦國,砸資金蓋運動場館、優化基礎建設,藉以吸引更多球迷觀賽、創造商機,看似理所當然;但,這些投資,能否轉化為帶動經濟成長的能量?從歷史資料來看,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砸錢蓋運動場館、基建 世界盃結束後卻淪為「蚊子館」
就樂觀角度而言,富國銀行(Wells Fargo)國際經濟學家麥克納(Brendan McKenna)認為,卡達砸大錢辦世界盃足球賽,有助其實現經濟多元化,假設本屆世界盃風光落幕,或許可為卡達創造更多外資吸引力。
不過,英國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經濟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梅洛(Marco Mello),於今年9月下旬發表的論文提到,1994年由美國主辦,被視為「最成功世界盃」的世足賽,不僅未創造預期的40億美元收益,反而出現93億美元的累計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並非特例,類似情形,也在巴西發生過。2014年,巴西「僅」花費約116億美元,舉辦世足賽,但賽事落幕後,當初政府砸錢興建體育館一事,卻招來不少批評,認為與其把錢拿來蓋球場,不如用於促進社會福利。
根據CNBC分析,包括巴西在內,部分世足賽主辦國,靠借貸大興土木,蓋了一堆體育場館、基礎建設,卻在賽後淪為「蚊子館」,「對某些國家來說,舉辦(世足賽)這類比賽,恐怕不是個好主意。」
世界盃未必對主辦國經濟有利 但冠軍隊所屬國可望受益
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經濟系教授辛巴里斯(Andrew Zimbalist)指出,這些賽後就不再使用(或使用率不高)的建設,無論託管、營運、維護或拆除,成本都不低,更甭提對經濟的貢獻;例如,連接杜哈(Doha)兩座體育場的地鐵、公路,可令世足賽期間交通更便捷,但對卡達經濟,卻毫無幫助。
倘若世足賽主辦國,未必能透過賽事,創造經濟成果;那麼,誰能從中得利?一是囊括轉播權、門票、行銷收入,「穩賺不賠」的國際足球總會(FIFA),另一則是「冠軍隊所屬國」。
梅洛的論文,分析了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自1961年以來的數據,觀察在世足賽中奪冠的國家,其國內生產毛額(GDP),是否會有所成長。
由研究結果可得知,世足賽冠軍隊所屬國,在奪冠後的2個季度,GDP會出現0.25個百分點的成長;主因在於,冠軍國的商品(或服務),將受益於世足賽光環,有助促進外銷。
相較之下,就短、中期來看,世足賽主辦國GDP,則未見明顯成長。
英國經濟情勢嚴峻 國腳有機會成為救星
梅洛認為,假設英格蘭足球代表隊,能拿下本屆世界盃冠軍,可望促進外貿、出口表現,緩解英國當前面臨的經濟危機。
英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該國今年第3季GDP初值萎縮0.2%,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飆上11.1%,創41年新高,且英國央行已於本月初示警,稱經濟恐陷入長期衰退。
OECD日前出具的報告也寫道,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英國的經濟成長,持續落後其他7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國。
通膨居高不下、經濟瀕臨衰退,前述棘手情勢,讓上任迄今不滿1個月的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極為頭痛。接下來,英格蘭足球代表隊,有無可能在2022世足賽中奪冠,上演「國腳救經濟」戲碼,勢必會成為英國民眾,高度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