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暖化的進程依舊悲觀,自主提報減碳目標的國家,只有十分之一如期交卷。
台灣也尚未交出氣候調適策略藍圖,加上國際政經局勢變動的此刻,麻煩事一點也沒少。
聯合國氣候談判又開議了,為期二周的第二十七屆大會(COP27) 在埃及舉行,缺乏主辦國有力道的政治影響力與合縱連橫的勢力,對談判結果得務實點。去年COP26是疫災二年後舉行,在美國總統川普與拜登政權更迭下得到被重視的養分,主辦的英國也有種敢在《格拉斯哥協定》正式決議文草案中,以「phase out逐步淘汰」對化石燃料的補貼,挑起石油經濟退場之爭枱面化,最後功敗垂成,讓全球化石能源產業遊說成「phase down逐步減少」,但石油經濟被迫退場的火藥,終究被點燃。
俄烏衝突從首部曲對烏東攻擊,到二階段對烏全境飛彈濫射,歐陸普遍擔憂最終會導致核彈毀滅。對俄羅斯化石能源過度依賴,及全球性通膨爆發,加速氫能這個未來能源的進場。歐、美、日、韓等也備妥開發銀彈,一場超越再生能源的新能源大戰儼然開打。
俄烏衝突加速歐洲的節能減碳,包含稅負、效能、退場禁令(如禁售燃油車)、進場補貼、永續金融、潔淨科技研發與大膽應用等,即使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全球投入低碳融資的發行規模,將突破控溫一.五度C所需資本規模的二○%,二○二二年可視為是新氣候經濟主流化的濫觴應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