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訊》報導,10月7日美國公布禁令,首次將半導體人才列入制裁範圍,禁令發布前,外籍高階人才早已離開中國產業避風頭,然而這場風暴正快速擴大。
根據《財訊》報導,兩個月前,美中台高科技圈開始傳出消息,美國政府將出台新的制裁政策,接著,美中台半導體圈裡,重要人物陸續出現異動;但最終,這場風暴的影響範圍,卻大大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現在,台灣半導體產業已進入暴風圈。
中國危機 高階人才大異動
8月底,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突然在公開信裡嚴重警告,「我們要看到公司面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困難,未來10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歷史時期⋯,2023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
就在任正非發布公開信前2個星期,8月11日,中國最重要晶圓代工廠中芯董事會成員大幅異動。
《財訊》報導指出,中芯獨立董事、ARM聯合創辦人Tudor Brown辭去董事職務,他在中芯已經擔任獨董9年,卻一夕閃辭。這一天,他在網路上貼文「今天是百感交集的一天,國際正在進一步分化,」他離開中芯,卻仍擔任聯想董事。
光速離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不只Tudor Brown,9月30日,中國最重要記憶體廠長江存儲執行長楊士寧閃辭。楊士寧是中國半導體產業老兵,曾任中芯首席技術官、首席運營官,加入長江存儲後,被視為長江存儲的靈魂人物,但也持有美國籍,在禁令發布前7天,楊士寧辭職了。
「他人還在中國,只是目前做的是和半導體無關的工作,」業界人士透露,禁令發布前,許多中資半導體公司副總級主管已悄悄離職,先轉到非半導體公司上班。
這些人的盤算是,先離開有制裁風險的業務,留在中國,等規則清楚後,再做打算。
《財訊》報導指出,中國的美籍半導體人才名單中,有許多重量級人士,例如,芯原微電子董事長戴偉民,兄妹3人都是半導體產業創業家,他的妹妹戴偉立,參與創立美國知名半導體公司Marvell,他創立的芯原微電子也在中國掛牌,他的弟弟戴偉進曾創立Silicon Perspective,被美商Candence以5億美元併購。目前戴偉民和戴偉進仍分別為芯原公司的董事長和董事,本刊曾向戴偉民直接提問,但未獲回音。
《財訊》分析,另一個重點人物是中微半導體董事長尹志堯,他曾在科林、應材等半導體設備公司蝕刻相關部門工作多年,中微半導體生產的蝕刻機也是少數能打入台積電的中國半導體設備,但禁令發布後,只看到尹志堯減持中微股份的消息,這些人應該都早已知道消息。
10月7日,美國商務部下的工業安全局(BIS)正式公布禁令,首次將人才列入制裁範圍,「限制美方人員(U.S. Person)在未授權狀況下,協助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和生產IC」,新聞稿中寫道,若是有相關人員移轉高性能晶片、超級電腦和16奈米以下先進製造技術都在限制範圍內,這道禁令10月中已正式生效。
「之前(美國政府)是有暗示設備商,但沒想到這次制裁範圍這麼廣,還包括了晶片商。」1位外商高階主管觀察,「這次的限制規則是行業內的人寫出來的,非常細膩,把人才列入管制清單裡,這是過去沒看過的作法,會重創所有中國半導體公司。」
禁令範圍廣 外國人也遭殃
《財訊》報導指出,消息公布後,科技圈內的群組裡,馬上亂成一團。1位產業人士觀察,過去30年,遊走在美中台之間的科技人,是整個供應鏈的最大獲利者,現在卻一夕面臨選邊抉擇。
很多人原本在美國發展,接近屆退年齡之際,若想把手上的技術再賣一次,許多人選擇到中國,拿中國的補助開公司,公司甚至還有機會上市。
根據《財訊》報導,A先生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原本是美商網通公司的高階主管,身居高位後,被公司派駐北京,累積當地人脈後,被中國列入千人計畫名單,隨後他轉往貴州發展,用手上的技術幫助中國發展資料中心。
這波禁令後,他專注經營的高性能運算業務被美國禁止輸往中國,他面臨抉擇,兒女都在美國,若經營原有業務,未來將無法踏上美國土地,只能留在中國。「他已經從群組裡消失」,A先生的朋友觀察。
事實上,根據《財訊》報導,這場風暴影響的不只是美國公民和持有美國綠卡的科技人而已,以Tudor Brown為例,他是英國人卻閃辭,就是因為這次禁令的限制範圍,遠超過一般人想像。
關鍵在這次禁令中所用的美方人員(U.S. Persons)這個字上。寰瀛法律事務所執行長李立普,也是美國紐約州律師,他解釋這次禁令的法源,來自美國《出口管制法》,「在這個法條裡定義,美方人員(U.S. Persons)指的是,美國公民、綠卡持有者、受美國法令保護的人(如難民),在美國的公司法人,和任何在美國的人。」
這些人與出口管制有什麼關係呢?李立普解釋,如果你把相關技術交給其他人,最終用在美方列入清單的公司,或是幫助中國公司得到美國禁止中國使用的技術,就可能算是違反美國的出口管制禁令。
換句話說,《財訊》分析,即使你是台灣人,但你把美國禁令中的相關技術交給將技術用在中國公司的人,同樣觸法。「按照這個法條,當你人在美國時,就會被視為是美國人。」他表示,「我會建議台灣公司,看待這個法律風險時,要把自己當成美國人。」
以Tudor Brown為例,若他持續在禁令發布後,協助中國發展高速晶片技術,未來他如果踏上美國土地,就可能面臨司法糾紛,「法律上,你搭美國航空公司飛機、美國的郵輪,或進入美國大使館,都算踏上美國領土。」李立普解釋,違反法條的求刑很重,「刑事方面,每違反一次,最高可判20年監禁,並課100萬美元罰金;在行政方面,除了判最高30萬美元罰款,未來進出口的要求都會被拒絕,不能申請相關的出口證照。」
美企受牽連 難撼美國決心
《財訊》報導指出,這次的禁令會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美國把在中國的半導體廠分成兩種,在中國的外商和中國本地公司,外商給1年的許可證,但中國本地的半導體廠,幾乎是通殺。」業界人士分析,在中國半導體廠做維修、售後服務的美商人員全數撤出,「你如果做的是28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不受影響;但要做16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做高速雲端伺服器,做超級電腦,那要再做就難上加難。」他認為。
「最快今年第4季,半導體設備零組件黑市就會跑出來。」他說,目前這則禁令的模糊地帶在於,半導體設備商送往中國加工的零組件,要被當成「半成品」還是「備品」,若從嚴認定,對中國半導體產業衝擊也會加大。
另一個漏洞就是,「這次美國禁運高階輝達晶片到中國,但這顆晶片可以拆成GPU、IO和FPGA 3個部分。」他分析指出,如果輝達把這3塊切開,仍有可能繞過美方的制裁。
根據《財訊》報導,但外商高階主管也觀察,美國政府這次是下定了決心,「美國的高科技公司去華府遊說,聽證會也開了,民主程序走了一輪,禁令照樣公布,美國政府即使重創自己的公司,也下定決心要這麼做!」
但在人才方面,這次的禁令恐讓美中之間的半導體人才鏈一刀切開,人才交流降到冰點。過去許多人每個月在矽谷和中國穿梭2次以上,和許多台灣公司一樣,把中國金主交辦的開發案拿回矽谷做,「今年,受到封控影響,來往矽谷和中國的人愈來愈少,禁令之後,人就更少了。許多人不能把舊技術賣給中國,就選擇退休了,搞不好,這會影響矽谷的房價!」
美國畫下紅線 恐怕再出招
同樣的,根據《財訊》報導,許多幫中國公司進行高階晶片生產、製造的台灣公司,在禁令發布後連續多天跌停,已經反映台灣公司進入禁令暴風圈,這些台灣公司和人才,如果沒有意識到必須選邊的現實,很有可能將成為下一輪風暴重擊的對象。
台灣科技業該如何應對?李立普建議,第1,要先搞清楚自己要賣的技術,是不是禁令中提到的先進半導體技術;第2,對要交易的公司,也必須進行查核,別以為不是與老中做生意就沒事,以防對方派人頭來買技術。
目前,美方只是畫下紅線,還沒開始嚴格執法,預留未來加大壓力的空間。今年11月,拜登和習近平將在印尼會面,串聯美中台30年的半導體供應鏈,會不會遇上更大的撕裂,這次會議將是觀察重點。
但科技業人士已預期,「這只是序曲,量子電腦將成為下一個科技管制的目標!」…(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71期)
延伸閱讀:
存股還存嗎?國泰金股價跌破10年線...下「猛藥」自救,3大外資潑冷水
台積電抄底前先看懂的「一好三壞」 車用、航太晶片都需要它,股價為何破底?
銀行董座化身都更傳教士 黃博怡:人要有夢,血液才會一直活化!
《燃燒的西太平洋》成台海「預言之書」?梁紹先:我畫戰爭漫畫,但我反戰
賣美股商品型ETF先課10%重稅 新制明年上路,投資人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