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動搖國本的危機中,誕生最年輕、史上首位印度裔首相,蘇納克是英國「又老又青春」民主制度的產物,更是印度人掌控全球的最新里程碑。
英國政壇戲劇化的故事,給台灣市井小民增添了樂趣無窮的聊天話題,而剛剛變成習近平永遠執政的中國,更把英國當成笑話來取笑,中國媒體把英國描述成搖搖欲墜的災難國家:「英國在7年內換了5位首相,英國經濟正陷入危機之中。」
媒體報導重點,大量聚焦在危機中倉卒上任新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的八卦新聞:他娶了印度超級富豪的女兒,他的家庭財富超過7億美元,比伊莉莎白女王、查爾斯三世國王還富有;他住在7百萬英鎊、約新台幣2億6千萬元的豪宅,花1千5百萬新台幣蓋私人游泳池,穿高檔Prada皮鞋巡視工地;還有他自己持有美國綠卡、太太巨額的海外股息不繳英國所得稅等。
出身》 金融圈打滾過的學霸
這些角度都很熱鬧,能夠快速提升新聞點閱率,但是如果靜下心來觀察,首相更換是內閣制政府的常態,特別是在景氣下滑的緊縮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連續多任總理任期都僅能勉強超過一年,澳洲在12年內換了9任總理,歐洲各國總理任期比英國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短的,也有4位。政治領袖犯錯就必須負責任下台,正是內閣制政府的核心價值。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英國能夠產生一位印度裔第二代、年僅42歲、兩百多年來最年輕的首相,猶如台灣人在日本自民黨內獲得所有政治家族的支持,出任日本總理,或者,台灣選出越南新住民媽媽生出的女兒,成為台灣總統。這種在台灣與日本至今仍無法想像的情節,英國是怎麼做到的?
印度人在全球迅速崛起,取得政治與經濟的分配權,是蘇納克上位傳達出的重大訊息。
蘇納克的父親與母親是第一代的印度移民,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從印度移居東非的肯亞與坦尚尼亞,父母親再從東非移民英國,在南安普頓成家立業,父親是醫師,母親則在街角開設藥房。重視教育的印度家庭讓蘇納克進入貴族寄宿學校,然後考入牛津大學,又拿了傅爾布萊特獎學金去美國史丹福大學讀MBA鍍金。
蘇納克念史丹福大學時,就在高盛證券做鐵路與媒體產業研究員,畢業後回到英國成為資產管理公司龍頭之一的TCI(The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經理人。
2010年,30歲的蘇納克已經娶了印度富豪的女兒,他帶著太太回到加州創設對沖基金Thélème Partners,這家對沖基金投資5億美元在莫德納(Moderna)藥廠,也成了媒體大亨梅鐸新聞集團的股東。
後台》 岳父是印度IT之父
蘇納克娶了印度富豪的女兒,立即讓他從會讀書的中產階級精英,躍升進入頂尖富豪階級。他的岳父莫提(N. R. Narayana Murthy)是印度第二大資訊服務公司印福思(Infosys)的創辦人,目前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股票總市值高達780億美元(約2.5兆新台幣)。
蘇納克的太太阿克莎塔.莫提(Akshata Murty)雖然只有公司不到1%的股權,卻因此擁有超過7.3億美元的財富淨值,成為英國排名第222的富豪,也讓蘇納克夫以妻貴,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富有的首相。
莫提家族是「非典型」的印度富豪,白手起家的莫提被媒體稱為「印度IT之父」,在印度班加羅爾成為全球科技業外包業務重鎮的大趨勢中,扮演了關鍵的催生角色,是印度與矽谷連結的關鍵人物。蘇納克的岳母也是非典型的印度女性,早年是汽車大廠塔塔汽車第一位女性工程師,在嚴重歧視女性的印度企業中獨自闖出一片天。
莫提夫妻致富後,對阿克莎塔與她弟弟的管教極為嚴格,堅持庶民的生活型態,他們重視教育,讓阿克莎塔進入頂尖的史丹福大學,對於她下嫁當時還不起眼的蘇納克,莫提與太太也第一時間就支持。印度富豪家族的婚禮都極為鋪張,但是蘇納克與阿克莎塔婚禮請了一千名賓客,相當於台灣席開一百桌的場面,在印度富豪家族算是刻意壓抑、低調的婚宴。
致富後仍堅持白手起家的創業家精神,是印度人征戰全球的成功密碼,莫提從班加羅爾起家,與矽谷的科技精英緊密連結,如今美國科技龍頭幾乎都是印度人在喊盤,印度人的力量也快速向華盛頓的政治中心與華爾街的金融中心拓展,印度人掌握的公眾資源與自身的財力,在美國早已把華人遠遠拋在後方,更直接挑戰掌控美國政治與金融的猶太力量。
今年印度GDP(國內生產毛額)總量首度超越英國,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大喊「我們已超越殖民250年的大英帝國」,如今印福思創辦人莫提又支持出一位英國首相的印度女婿,莫迪更在媒體大聲祝賀蘇納克,盛讚「英國的印度社群是兩國最活躍的橋樑」,用強大的政治與經濟實力展現大國崛起的氣勢。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二十一世紀很可能會是印度人主導的世紀。
英國通貨膨脹創下40年來新高,能源價格高漲,「今天比昨天更窮」的民怨四起。(圖/Getty)
手段》 從強生鐵衛隊變敵手
但是,如果不是具有高度彈性的英國民主制度,蘇納克再優秀,讀再多書,娶更有錢的太太,也不可能在42歲就成為首相。
英國保守黨在2010年做了一個重要決策,刻意扶持具有種族多元特性的年輕精英進入政壇,他們幾乎都是學霸,擁有非裔、印度裔、女性等多元色彩,包括前任首相特拉斯、提出減稅政策釀大禍的前任財政大臣夸騰、前任外交大臣、現任副首相兼法務大臣拉布(Dominic Raab)、前任內政大臣巴特爾(Priti Patel)、現任移民部部長詹里克(Robert Jenrick)等人皆是。
當時30歲的蘇納克,也搭上這波新政治熱潮,初期一邊經營他的對沖基金,同時進入政府擔任助理祕書跟著老政治家學習,他在2015年當選國會議員,正式成為保守黨刻意栽培的接班團隊成員。
這群1970、1980年左右出生的政治接班團隊,在英國脫歐的過程中成為梅伊(Theresa May)、強生(Boris Johnson)內閣的核心團隊,他們有強烈的政治理想,都是支持英國脫歐的鐵桿成員,辯論口才都堪稱頂尖,同時彼此競爭政治職位也毫不客氣。
蘇納克雖然年輕,爭取上位機會的政治手段,跟那群在美國矽谷搶奪CEO寶座的印度朋友如出一轍:快狠準,手段無上限。
他先以「強生鐵衛隊」的角色爭取到財政大臣首席祕書職位,隨即在財政大臣賈維德(Sajid Javid)與強生爆發衝突時,立刻協助強生扳倒賈維德,並獲得升任財政大臣。之後新冠疫情爆發,蘇納克的各種補貼政策大量在媒體曝光,他個人迅速獲得極高的知名度與國民支持度。
今年強生陷入醜聞風暴,蘇納克在強生政治脆弱的時機率先辭職,引發內閣閣員連鎖辭職潮,成為推倒強生的第一張骨牌。接著,他與特拉斯競爭首相,蘇納克主張增稅,特拉斯主張減稅,後者雖然勝出,蘇納克只讓特拉斯做了45天就交出首相官邸鑰匙。
特拉斯宣布辭職時,蘇納克與強生都在海外度假,強生有意重掌政權,但是蘇納克當仁不讓,直接跟強生爭搶保守黨國會議員的支持度,短短兩天的對決,強生搶輸蘇納克,只得宣布退出。
挑戰》政治鋼索危機四伏
首相任期短命,國家領導團隊不斷更換,當然不是一件好事,不過英國作為全球最老牌的民主國家,在「變與不變」之間,卻展現了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學習的高度政治技巧。
特拉斯政府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第一是造成英國「護國神山」地位的資產管理產業蒙受巨大損失,顯示她與夸騰不了解金融產業的致命缺失;第二,英國政府堅持財政紀律,首相提出預算必須先經過獨立的「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審查,特拉斯卻試圖規避,逕行在國會宣布減稅政策。
導致特拉斯下台的主因不是政治派系鬥爭,而是國家的核心價值;對於核心價值的堅持,是英國政壇不變的天條。
另外,一般國家的領導人如果犯錯,要趕他下台往往得付出高昂代價,俄羅斯普丁把國家帶向遭到全球孤立的深淵,其他國家有的會引爆軍事政變,多數需要舉行全國大選,政治動亂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數年才能度過。英國保守黨卻能在極短時間內,制定眾人可以接受的改選遊戲規則,從特拉斯犯大錯的國會預算風波,到蘇納克接掌,前後還不到一個月,英國快速處理政治危機的能力,全球無出其右。
蘇納克本身就是英國政治「變與不變」的最佳象徵,42歲的印度移民二代成為國家領袖,是英國勇於接受改變、擁抱改變的明證;而在蘇納克黑褐色的皮膚之下,他的養成教育、價值體系、行為舉止,都根正苗紅地繼承了英國貴族精英的傳統。英國能在短短不到一個世代就培養出面貌嶄新的國家領導人,正是這個老牌民主國家永保青春,能夠維持數百年強權的關鍵競爭力。
當然,蘇納克得走好政治鋼索,來證明他的領導能力,英國最好的盟友美國,就發現蘇納克與華盛頓幾乎沒有往來的紀錄,42歲的他所擁有的金融資歷,都在加州與倫敦,那些金融資歷其實也非常短淺;拜登總統的團隊,只有財政部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與蘇納克有過實質往來,而且僅限於「全球最低稅負制」這個專案,蘇納克崛起的速度太快,還有太多空白需要補課。
蘇納克當然知道他的前途充滿挑戰,他就任當天向國民宣示:「信任是靠爭取來的,而我會爭取全民的信任。」他必須掌握住英國政壇「變與不變」的庖丁解牛技巧,得先守穩保守黨議員們的支持,消弭立即舉行全國大選的壓力,同時還得將岳父傳授的創業家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大刀闊斧推進改革。蘇納克必須完成的任務太多,後續還有非常多的故事可寫。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 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