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瑪麗安.薩爾茲曼(Marian Salzman)畢業於布朗大學,1992年創立了全球第一家在線市場研究公司,每年發布的年度趨勢預測報告,皆吸引全球媒體的關注,包括《富比士》。
她在10年前,就預測網紅興起、隱私喪失、花美男將成為趨勢,2019年還聳動的告訴大家,人們要天天戴口罩。(但作者承認,她本來認為主因會是空氣汙染,萬萬沒想到是新冠病毒。)
身為趨勢觀察家,薩爾茲曼最常被人問起,了解未來有啥好處?她說,洞察趨勢可以讓你先嗅出消費習慣變動而產生的商機,比別人更早一步做出精明決定。
儘管我對嘗試最新科技的態度非常開放,同時還是一名趨勢預言家(順帶一提,我其實討厭預言家一詞),不過看到數位科技在短短20年內,就徹底改變我們的世界,我還是感到震驚。
在1990年代後期,如果你想串流播放一部電影,你必須先把電視機跟電話線連接起來,打電話訂購一個特定的電影,然後等待它連接到你的電視上。據《衛報》的一篇文章報導,《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的編輯帕梅拉.保羅(Pamela Paul)在Netflix上租借電影的方式,仍是透過郵寄DVD的服務送到她家。而我甚至不曉得,Netflix竟然有這種功能。
她強調,要嚴格限制自己和她的孩子,避免太常使用數位產品,因此,她仍用CD聽音樂、透過平信發送支票,還避免使用平板電腦。像我們許多人一樣,她哀嘆那些隨著我們離開類比世界而失去的一切事物,包括不用GPS、依靠自己腦袋的導航能力,還有童年時期的無所事事。
「無聊有它的作用,」她說:「當沒有東西輸入、引起你興趣時時,你就會產生輸出、想辦法找事做,而這就是你變得足智多謀的方式。」此外,她還提及一個我真正關心的議題:現在的孩子與電子設備如此密切相連,導致他們很少有機會去深入思考並創造自己想像的世界,我們要怎樣,才能培養出兼具創造力與韌性的下一代?
孩子們現在還會有「想像中的朋友嗎」?還是說這些朋友,已被卡通或電玩遊戲角色,以及其他透過設備傳送給孩子們的人物所取代?當我展望2038年及更遠的未來時,就能發現,今日的年輕人將繼承的世界,遠比我的童年所能想像的要複雜得多。等到這些年輕人的孩子即將出生,那時的世界更是令人難以想像。
身為一個書蟲,我在成長過程中是《金銀島》(Treasure Island)和《綁架》(Kidnapped)的忠實粉絲,我偶爾會引用這兩本書的作者──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一句話:「不要以收穫來評斷每天的價值,而要根據你所播下的種子。」
透過這本趨勢書,我試圖種下其他人在未來亦將播下的種子。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分享了對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和科技趨勢的個人及專業見解,這些趨勢在過去20年塑造了我們的生活,也會繼續影響我們的明天。有些主題我已反覆提及過幾次,最後,我把它們整理成十大趨勢:
1. 大自然正在反擊,它憤怒得要命:大自然完全有權利反撲。世界正在著火,人類與自然之間由來已久的衝突,正在演變成一場關乎地球和未來的保衛戰。
2. 現在和往後的混亂會加劇進行:這些混亂,會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幸福形成挑戰。確定性或安心並不存在,因為混亂的根源會以多種因素快速變動,我們幾乎沒有可靠的應對標準,而且混亂本身的力量是如此頑強,以我們也無法很快就拿出應變方法。
3. 世界有兩個超級大國,而兩方都沒有能力實現我們需要的未來:為了在經濟和政治霸權的爭奪戰中維持或獲得優勢,美中兩國動作迅速,導致雙方都忙於理出頭緒、自顧不暇。當世界面臨巨大挑戰,需要全球合作、做出犧牲時,民族國家取得的歷史主導地位,將越來越無法維持下去。
4. 迫於絕望的時代,需要出於絕望的計畫:這種計畫涵蓋一種草木皆兵的心態,以及權宜之下做好嚴守陣地(試圖和平共存)的打算;同時,我們也必須準備好退場策略。每個人都會被迫思考,自己的目的為何、將逃去哪裡、和誰一起,以及要怎麼做。
5. 在這個越趨模糊的世界,出現訂立「泳道圖」(swimlane)的壓力:泳道圖是在組織管理中,為了說明各部門的專職任務,而設計的一種圖表。傳統的界線逐漸變得混亂、難以遵守、殘破不堪的同時,也有許多新的界線被固定住。
6. 小是新一代的大:我們追尋的是享受最簡單的快樂,以及掌握事物細節的那份踏實。這種可管理的規模,是應對混亂與快速變化的最佳解方。
7. 最簡單的事物──呼吸的空間,成了一種新的奢侈品:在一個充斥著物質、不確定性和情感負擔的混亂世界中,擁有找尋自我、恢復秩序的時間,相當難能可貴。人人都渴望著一個,讓身心靈能感到安全的空間,並在其中緩解現代生活的考驗和磨難。
8. 公平是社會新興的作戰口號:社會大多數層面都嚴重失衡,尤其是財富和獲得關鍵資源的機會。少數人持有大部分的財富,至於其他人,只能對命運不公而感到憤恨不平。
9. 身分是可變動的:僵化的性別角色及被刻意統一的男女氣質,都被自由搭配的彈性取代。這種彈性在治癒傷口的同時,還能在觀點上開闢出新戰線;身分認同,是在沙堆裡完成的作品,可以持續雕塑修改,而不是會定型的水泥。
10. 你,就是世界的中心:隨著社會和文化制度不停變動,我們轉而觀照自身,強調個人經歷、成長和品牌。人們將努力創造或加入新的團體和系統,而在這些團體中,多為和他們相似的個體;這既是為了維護他們的自身利益,也是為了策劃並實施他們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
在不同程度上,這些大趨勢互有交集、重疊之處,但各個大趨勢都講述了一個徹底改變的環境,而人類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為了施加控制的力道、守護未來,並挖掘出真實性和意義,而起身奮鬥。前面列出的十大趨勢,無論是作為一個群體還是個人,都對2038年我們會如何生活、工作和思考,產生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