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宣示的方向,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作者認為從經濟層面看,堅持「清零」、強調「安全」,不利中短期經濟發展,至於海上風電與新能源汽車則是長線值得布局的產業。
前中國是全球唯一對疫情還在堅持「清零」的主要經濟體。封控措施不但讓供應鏈遭受打擊,引發消費市場低迷,亦已導致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今年第二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僅增長○.四%,幾乎停滯。
即使如此,在日前舉行的中共二十大中,習近平仍強調「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根據華爾街多家投行分析,恐要等到明年第一季末甚至是第二季末,動態清零政策才會有所調整。
強硬的清零政策,也讓亞洲開發銀行預測今年中國GDP增長率僅三.二%,相較其他新興國家平均增長率五.三%低了許多。
愈來愈多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已增加為五大因素,一是共同富裕,二是強調實體經濟,三是房地產去槓桿,四是清零政策,五是晶片戰爭。因此習近平於二十大穩固自身權力後,勢必要面對並解決前述五大因素,才能將中國帶出被困住的經濟陷阱。
但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釋出的方向,並未對上述困境有所調整。整體來說,中共未來的任務將圍繞在習近平提出的三個關鍵詞,包括「中國式現代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等。
清零政策不利消費產業
至於他宣示的「新發展理念」,大抵可分為自立自強、雙循環、共同富裕三個理念。三個理念中的「自立自強」,是源自於與美國的經貿戰與科技戰,強調推動中國自主創新,要求「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雙循環闡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理念,冀望透過國內市場驅動自給自足的經濟成長。
面對投資中國的部分,讀懂官方政策是第一步。從負面因素看,二十大後中國官方開放國門的態度將會更為保守,這對中國旅遊業勢必不利;清零政策則對非必要消費產業不利,例如白酒、娛樂、餐飲等產業衝擊將持續,短線都要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