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裡』的投資風險,可能比過去五十年的任何時候都要高⋯⋯,這個地方,顯然不具有任何意義上的『建設性前景』。」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輕嘆了一口氣。
四大理由 推翻長年「看好中國」信念
羅奇口中的「無建設性前景」之地,是經濟規模高居全球第二的中國。
曾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和亞洲區主席、現任美國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羅奇,長期被譽為是華爾街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同時,羅奇在資本市場還有另一個稱號「全球擁有最多讀者的經濟分析師」。
值得留意的是,羅奇發表上述悲觀預言的時間點,是美東時間十月二十四日周一美股開盤之前。當日,隨著中共新一屆領導班子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後亮相,資本市場只要與「中國」沾上邊,莫不經歷一波慘烈殺戮。
十月二十四日,追蹤在美掛牌數十家中概股走勢的「那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盤暴跌十四.四三%,創下二○○四年有紀錄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香港恆生指數收盤重挫逾千點,跌幅高達六.三六%,寫下○八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相較全球「中字輩」資本市場滿溢的恐慌情緒,羅奇受訪時顯得出奇冷靜,「說實話,我並不感到意外。」之所以能保持冷靜,某種程度上,來自於他比市場領先一步「承認錯誤」。什麼錯誤?「看好中國」的錯誤。
多年來,對全球經濟市場展望一向較偏謹慎悲觀的羅奇,過去二十五年間倒是長期看好中國。然而去年八月,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升高對中國科技巨頭的打擊力度,羅奇發現,他對中國能持續欣欣向榮的假設恐不再適用。
當時,在外媒廣為引述的「羅奇懺悔文」中,羅奇指出二十五年來他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樂觀主義者,「但我現在對其前景嚴重懷疑。」今年八月,羅奇再度對外「認錯」,直白承認自己嚴重低估了「習近平思想」的衝擊力道,「習近平對『意識形態』的關注,更揭示了毛澤東遺產復活,而非鄧小平時代延續。」
羅奇補充,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並無多少經濟成長可以「犧牲」;然而隨著習近平迎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第三個任期,「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的『成長犧牲』之路,才剛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