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禁令全面封殺中國半導體產業,美國在盤算什麼?
《晶片戰爭:爭奪全球最關鍵技術 》作者米勒一一解析。
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祭出新一波晶片出口管制措施,從技術到人員,更全面地封殺中國半導體產業。對此,著有《晶片戰爭:爭奪全球最關鍵技術》(Chip War :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中文暫譯)一書的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直白定調,對於「中國運算能力持續進展」,美國方面顯然已改為採取「零和態度」應對,也就是認定「一方得利、另一方必有損失」。
擁有耶魯大學歷史博士學位的米勒,目前任教於被稱為「美國外交研究元老」的塔夫茨大學。長期研究科技與地緣政治,並經常在《外交政策》雜誌等專業媒體發表評論的他,日前因出版《晶片戰爭》一書受到關注。書中,他清楚點明「美中競爭將以運算能力決定勝負」的觀點,在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米勒則強調,美國為了把握這個決勝點,將不惜犧牲本國企業利益。以下為專訪重點摘錄: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美國十月七日又對中國發動新一波半導體禁令,這次禁令和以往相比有什麼差別?
米勒答(以下簡稱):這次的禁令範圍更廣泛,就公司數量和技術類型而言,這次不只是限制某幾家特定企業,而是試圖限制先進科技進到中國半導體產業。所以,我認為這波禁令帶來的影響會比前幾次更大,而且受影響的公司數量及技術類型也更廣泛。
談最新人才禁令
從根本下手 別想繞路走旁門
問:這波禁令限制美國公民及永久居民未獲得許可,不得協助中國半導體廠研發或製造先進晶片。這項規範的背後,美國政府在盤算什麼?
答:我認為美國政府禁止美國籍人士與部分中國企業合作,是希望使用更廣泛的工具組合(set of tools)來達成目的。因此,這次並非只簡單針對某些軟體或設備,而是從多個不同角度下達限制,讓影響範圍更廣,也使這些限制更難被繞過。
透過規範美國人與中國公司互動,以及限制設備和軟體技術的轉讓,美國政府的目標即是讓這些公司失去未來持續升級技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