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藥股,往往因解盲一翻兩瞪眼,使得股價暴漲暴跌。
若在投資前依四面向謹慎評估風險,就能多了解市場對新藥股解盲期是理性、高估或瘋狂階段。
今年九月下旬,北極星藥業-KY宣布肺間皮癌新藥ADI-PEG 20的三期解盲成功後,投資人原預期多根漲停,殊不知第一天漲停後,迎來四根跌停,波段跌幅達三八.八%。而在年初,台睿生技公布敗血症用藥Rexis的三期解盲失利,當日股價就下跌五六.七八%。
另一方面,八月初,智擎用於二線小細胞肺癌用藥Onivyde的三期臨床試驗,雖然解盲未達標,遭遇一根跌停,但旋即在兩周回到原有的股價位階。同樣在八月初,逸達的新藥FP-025,用於治療COVID-19呼吸窘迫症候群的二期解盲亦未達標,雖然遭遇一根跌停,但在一個月內也回到解盲前水平。
對投資人來說,新藥股常常霧裡看花,因此眾人總是一窩蜂,隨著市場風吹草動來決定自己的新藥投資。本文擬就新藥投資四面向,與投資人共勉期待更理性看待該產業。
一、藥物與疾病。該藥物是針對什麼疾病?目前該疾病的非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選項有哪些?屬於第幾線治療?目前該線治療有什麼選擇?該線藥物現階段的治療療效為何?我們在先前試驗或發表前期結果中,看到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為何?
根據《二○二二年醫藥研發趨勢年度分析》,全球藥物研發管線高達兩萬一○九種,其中抗癌藥占比達三八.八%、神經類藥物占比十四.七%、罕見疾病藥物占比十七.五%,抗新冠的感染類藥物僅為十二%。尤其在抗癌領域,七八○○個藥物當前正在研發中,但從二○二一年JAMA Network Open發表的一篇〈二○○九年~二○二○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按作用機制批准的抗癌藥物〉,了解過去十年批准抗癌藥物僅三三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