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烏俄戰爭爆發推升國際油價,雖然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回落至每桶80美元,但日本野村總合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認為,隨著各國日漸重視ESG,並將能源轉型,如2030汰除燃油車、2050淨零碳排等納入國家發展政策,從化石燃料過渡至可再生能源將持續對全球帶來通膨壓力,且時間將延續二、三十年,但「這是挽救世界的必要之惡。」
辜朝明今(5)日出席「2022世界投資者論壇周聯合論壇」,以「通膨影響下的總經趨勢(Macro Economic Trend under Inflation Impact)」發表專題演講。
辜朝明指出,2015年聯合國發表「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2030年為目標提出多項能源轉型議題,但這對傳統能源企業而言,如同預告2030年傳統能源需求將快速降溫,甚至可能面臨法律禁止(如禁止生產燃油車等)等困境,「現階段投入的(能源)開採、探勘成本未來將難以回收」,加上疫後景氣復甦,「需求明顯大於供給的情況下,能源價格自然暴漲」。
隨著2030年限逐漸逼近,銀行對於傳統能源企業融資考量日趨謹慎,也連帶推升傳統能源生產成本;且「碳稅」等制度上路,辜朝明認為,過去全球化下製造業將生產基地轉往東南亞等地,以降低生產成本,但未來這些國家若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不夠努力,可能遭課徵碳稅「從製造端再度引發通膨壓力」。
雖然能源價格引發當前嚴峻的通膨壓力,但辜朝明認為,若能源價格維持低檔,企業、國家將缺乏動力投入發展可再生能源,傳統能源價格暴漲,將提高可再生能源價格競爭力,雖然傳統能源價格上漲可能引發通膨,甚至是停滯性通膨,「但這是挽救世界的必要之惡」。
此外,辜朝明同時也是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學者,這次演講中,辜朝明特別分析當前烏俄戰爭後續可能引發的政經變化。
他認為,「未來國際可能重回90年代的後冷戰時期」,這次烏俄戰爭爆發後,西方國家快速團結對俄制裁,其中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約四成的德國,也果斷放棄對俄能源進口,並表達堅定反戰立場,甚至派軍機至亞洲,其他如瑞士、奧地利等中立國也相繼表態,避免重演二戰前「姑息主義」引發後續德國對波蘭等地擴大侵略。
辜朝明以1980年代日企東芝機械(Toshiba)向俄羅斯出口潛艦關鍵零組件,遭「通敵」調查為例,提醒國際貿易下,亞洲企業間業務往來密切,必須慎防因客戶業務往來等,遭捲入政治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