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清晨6點,住在倫敦的外匯交易員喬丹‧羅切斯特(Jordan Rochester)才剛起床,就在手機螢幕上,看見一個令他震驚的消息:英鎊兌美元跌至1.03美元的歷史新低。
隨後,他的手機便開始響個不停,客戶的問題紛至沓來:英鎊會貶到何時?英國央行會緊急升息嗎?政府會採取哪些措施拯救英鎊?
幸運的是,過去幾個月以來,羅切斯特一直在做空英鎊,但他坦言,交易成果無法讓他感到愉快,疲弱的貨幣,意味著投資人對該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畢竟,沒人希望經濟衰退。」
英政府想靠減稅救經濟 卻引爆金融動盪
這場令羅切斯特一睡醒就傻眼的金融動盪,源自9月23日,由英國財政大臣夸騰(Kwasi Kwarteng)宣布、規模達450億英鎊的減稅方案。
該方案原規劃,藉由調降年收入逾15萬英鎊者所得稅率(從45%降至40%)等措施,鼓勵支出、投資,搶救低迷不振的英國經濟,卻引發外界「為富人減稅」的批評。
另一方面,為籌措政策財源,英國政府打算額外發行公債,但市場質疑,此舉是靠舉債為減稅提供資金,令投資人對英國政府的財政狀況更加擔憂,紛紛拋售英國債券,導致恐慌情緒蔓延,英鎊重貶;即使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大力為政策辯護,但市場反應等同已「打臉」她的說法。
▲雖然特拉斯(Liz Truss)大力為減稅計畫辯護,但市場反應顯然不捧場。(圖:取自Liz Truss Twitter)
這項減稅方案連國際貨幣基金(IMF)都看不下去,罕見發布聲明,呼籲英國政府重新評估減稅計畫,因為該措施對高收入者相對有利,恐加劇不平等,「目前不建議推動大規模、目標不明確的財政計畫。」
為安撫市場、減輕輿論壓力,英國政府於10月3日,宣布取消最高稅率減稅政策,消息一出,英鎊兌美元應聲反彈,升至1.14美元
只是,政策「髮夾彎」,不代表英國的經濟問題,將隨之化解。該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9.9%,雖較7月的10.1%略降,但仍直逼40年高點,且受俄烏戰爭影響,能源價格居高不下,即使央行持續升息,也難壓制通膨,民眾消費意願大受影響,使英國經濟難以擺脫衰退危機。
▲英鎊兌美元走勢。(圖:取自Google Finance)
一、不只英國 Fed激進升息使全球面臨經濟衰退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面臨經濟衰退危機的國家,不只英國,受美國聯準會(Fed)激進升息影響,相對於強勢美元,包括英鎊、歐元、日圓、人民幣等多國貨幣,都隨之走貶,讓進口食品、能源成本更加昂貴,加劇了通膨壓力。
CNN報導稱,經濟、金融和政治因素相互碰撞,使英國的處境更加痛苦;但,根據投資研究機構Ned Davis Research預測,高通膨、各國央行陸續升息,以及俄烏戰爭等因素,已使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高達98%。
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日前亦示警,若Fed和其他央行繼續升息,恐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造成比2008年金融海嘯、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大的傷害。
據UNCTAD估算,Fed每升息1個百分點(4碼),將使其他富裕國家的經濟產值,於未來3年減少0.5%,低度開發國家則會減少0.8%,且持續升值的美元,極可能壓垮那些必須以美元償還債務的窮國。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
二、通膨侵蝕消費力 美國經濟引擎出現熄火跡象
通膨攀升、物價上漲,嚴重侵蝕民眾的消費力,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由於薪資成長追不上通膨率,消費者開始被迫動用儲蓄,支應日常開銷,且能省則省,盡量減少消費。
諮詢公司安永-巴特農(EY-Parthenon)首席經濟學家達科(Greg Daco),於9月底發布的報告中指出,8月美國個人儲蓄率僅3.5%,接近2008年以來最低水平,遠低於疫情前水準(約9%)。
簡言之,在通膨衝擊下,美國經濟的「首要引擎」,已出現熄火跡象。
▲Fed啟動升息循環,金融市場波動隨之加劇。
三、資金派對告終 金融市場震盪加劇
之前為了拯救遭疫情重創的經濟,全球主要央行大開資金水龍頭,Fed甚至在2020年,祭出無限量化寬鬆(QE),大量資金激勵股市蓬勃發展,2021年,標普500指數大漲27%,讓不少投資人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為了馴服通膨巨獸,Fed於今年3月啟動升息循環,股市瞬間豬羊變色,2022年以來(截至本月4日收盤),道瓊工業指數累計下滑逾16%,標普500指數下跌20%,那斯達克指數重挫超過28%,相較於前2年大開資金派對的榮景,今年的股市,恐難擺脫升息造成的震盪。
整體來看,近期英國的金融動盪,或許只是全球經濟的一個縮影,通膨、升息、地緣政治衝突等諸多變數,使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正如「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周發布的報告所言,「未來幾個月,我們將處於未知領域」,而這些挑戰,將考驗著經濟與社會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