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美國高通膨、中國高槓桿、歐洲陷入「死迴圈」,全球經濟拉警報,新危機正在上演

美國高通膨、中國高槓桿、歐洲陷入「死迴圈」,全球經濟拉警報,新危機正在上演

2022-10-03 09:00

中國經濟這麼疲弱的底層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在這輪全球通膨的環境下,中國相對是影響比較小,中國的通膨也還在可控範圍之內。反觀歐美,因為油價高起,電費高的嚇人,美國及歐洲人民都很受傷,導致居民在能源的開支大幅提升,進一步壓縮了其他支出,包含消費支出。

 

人民經濟很可能變成「人民沒經濟」

 

既然中國對這次全球通膨影響小,為何中國經濟還是這麼疲弱呢?主要原因還是中國自己本身的因素,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疫情防控政策之外,還有另一個底層的原因,我們可以從近期中國人民大學溫鐵軍教授提出一個經濟學概念——人民經濟,來瞭解這個底層的原因。

 

這個「人民經濟」的說法在網路上評論炸鍋了,爭議聲四起。在這樣敏感脆弱的時刻,更多人擔心這不僅僅是學術探討。教授對「人民經濟」概念作出了四層解釋:第一個特徵是自主性;第二個特徵是在地性;第三個特徵是綜合性;第四個特徵是全民所有制。

 

這些解釋讓人想起吃大鍋飯的日子,尤其第四個特徵「全民所有」,讓前面三個特徵都不用考慮了。好不容易填飽肚子,要重新來玩一把「饑餓遊戲」?

 

人民經濟的結局,很可能是「人民沒經濟」。

 

不要認為加上了「人民」這個詞語,就是真的為人民服務。

 

不能認為加上了「人民經濟」,那麼這個經濟就是為人民。

 

不能只看嘴巴上的口號,更要看到最終的行動。

 

不要只看高大上的口號,而是要思考這些事情可能帶來的結局。

 

中國政策底層邏輯如果沒有改變,經濟很難有明顯恢復,因為人民的積極性及信心大受打擊。

 

這輪全球通膨影響最大的、受傷最重的,將會是誰?

 

回顧1970年代高通膨的時代,美國當時是同時存在高通膨、高槓桿且貨幣緊縮的相當困難情況,1970年代因為兩次石油危機觸發的高通膨,貨幣被迫一直升息,當時貨幣只要一收緊,經濟就會面臨衰退的局面;當通膨回落,為了刺激經濟,貨幣稍微一放鬆,通膨又上來。

 

這次2022年美國是高通膨但非高槓桿,中國是高槓桿而非高通膨,但是歐洲和1970年的美國最像,都是供給造成的高通膨(因為俄烏戰爭引發),而且政府、企業、居民都高槓桿,另外,貨幣隨著美國一起緊縮的三殺局面。這種情景對歐洲未來的經濟相當不利,很有可能像1970年代的美國一樣,貨幣一放就通膨,一收經濟就死,陷入衰退難以處理的死迴圈。

 

歐盟體系以及歐元體系,將在停滯性通膨(滯脹)和地緣政治的雙重壓力下出現崩潰性下滑。

 

目前歐洲的通貨膨脹已經來到10%,德國也是一樣情況,這必然會引起超級緊縮,這個緊縮將會帶來各國國債收益率急劇上揚,導致各種的財政難以持續。義大利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超過了4%的「死亡線」,德國的持續收縮很可能導致義大利出現債務違約,經濟出現硬著陸。

 

全球滯脹將對資本市場帶來重創

 

「滯脹」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最新挑戰。這一輪全球經濟滯脹從表象來看,是俄烏衝突與新冠疫情帶來供給端和需求端不對稱變化所導致。其實,俄烏戰爭是世界地緣政治惡化的表現,是滯脹全面爆發的誘因而已。

 

中美要脫鉤加上疫情帶來的影響是主要因素。中美大國衝突導致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重構,新冠疫情帶來的社會隔離和供應鏈斷裂。

 

因此,這一輪全球經濟滯脹絕對不是俄烏衝突簡單導致的,它實際上是資源配置發生重大錯配所帶來的一輪新危機。未來要持續關注中美之間關係的變化及產業鏈重構的長期影響,這是影響長期資本市場的關鍵因素。

延伸閱讀

輕則經濟危機、重則金融風暴!強美元衝擊投資市場 為何採取「逆向思維」才有機會獲利?
輕則經濟危機、重則金融風暴!強美元衝擊投資市場 為何採取「逆向思維」才有機會獲利?

2022-09-29

聯準會鷹派表態 強硬升息 ——暴力式大幅升息壓低通膨
聯準會鷹派表態 強硬升息 ——暴力式大幅升息壓低通膨

2022-09-28

軍公教停砍年金第一案再表決,他竟投錯票、藍營又獲勝續付委⋯年改2爭議會不會開倒車?2情境解析
軍公教停砍年金第一案再表決,他竟投錯票、藍營又獲勝續付委⋯年改2爭議會不會開倒車?2情境解析

2024-04-19

軍公教年改6年了,可省下至少3千億!立院12/5審藍版「停砍年金案」,是否「倒退嚕」看3大關鍵
軍公教年改6年了,可省下至少3千億!立院12/5審藍版「停砍年金案」,是否「倒退嚕」看3大關鍵

2024-12-05

不只為台積才出國比賽》歐洲半導體市場大餅上看700億美元,台灣供應鏈開始把捷克當跳板,在成本優勢外還看到什麼機會?
不只為台積才出國比賽》歐洲半導體市場大餅上看700億美元,台灣供應鏈開始把捷克當跳板,在成本優勢外還看到什麼機會?

2024-11-06